近日,在理想汽车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CEO李想详细阐述了公司面向未来十年的战略规划,重点围绕组织架构、产品创新及技术研发三大核心领域展开。他特别提到了自研智能驾驶芯片M100以及具身智能战略,成为此次会议的关注焦点。

李想坦诚地指出,过去三年采用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竞争态势。鉴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技术迅速迭代且市场格局尚未定型的关键时期,加之创始团队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与投入精神,他认为回归创业初期的管理方式更为合适。
展望未来十年,理想汽车的产品定位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电动汽车之间的性能比较或模仿其他智能设备的功能特性,而是致力于打造具备高度智能化特征的新型交通工具——即所谓的“具身智能”产品。这类新型车辆不仅拥有强大的感知能力(如视觉和听觉),还配备了先进的认知模型、操作系统、边缘计算平台以及物理实体,使得汽车能够像人类一样主动提供各种服务,例如自动寻找停车位、完成充电过程甚至照顾乘客的生活需求,类似于头等舱级别的待遇或是家庭成员间的关怀。
在技术创新方面,理想汽车自主研发的AI推理专用芯片M100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预计到2026年,随着搭载这款芯片的新车型上市,其整体性价比将达到现有顶级产品的三倍左右,有效解决了当前智能驾驶系统中存在的算力利用率低下和响应延迟等问题。与此同时,公司的自动驾驶软件也在持续升级之中,计划于2025年底推出支持更精准环境感知能力的OTA 8.1版本,并在同年内完成对M100硬件平台的适配工作。接下来几年里,还将陆续引入诸如防御性紧急制动系统(AEB)、全场景自动泊车等一系列先进功能。
最后,李想还设定了几项雄心勃勃的目标:至2025年末,在高端纯电动车市场中占据前三名的位置,每月销售量达到18,000至20,000辆;短期内使公司在空间智能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大规模语言模型开发上进入前三甲;长远来看,则希望能够培育出类似于“硅基家人”的高级人工智能助手;在自动驾驶安全性方面,力争两年内达到人类驾驶员水平的十倍;2027年前实现L4级别的完全无人驾驶;扩大海外市场影响力,争取让海外销售额占到总销量的30%;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5年度的研发预算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并于次年实现自主研发芯片量产装车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