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成网络时代普遍焦虑 严堵漏洞势在必行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马婷婷   2018-12-10/11:51
  • 驱动中国2018年12月10日消息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领礼品扫码,自动跳转钓鱼网站;连接某些共享充电宝,手机却被“共享”;在某宝上浏览过的商品出现在资讯页面;每天都要被几通陌生电话短信骚扰……隐私在“裸奔”的当下我们都已成为“透明人”,安全风险日益凸显。

    ChMkJ1cgNIWIGi05AAF8jnapke4AAQrFAM_Mj0AAXym403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九款违法有害移动应用存在于移动应用发布平台中,其主要危害涉及隐私窃取、资费消耗和流氓行为三类。

    被点名曝光的有,《土豪漫画》(版本V1.0)、《米奇速借》(版本V1.0.0)这两款移动应用存在危险行为代码,警惕该软件私自下载安装软件、窃取用户个人信息,造成用户隐私泄露。

    《搞笑手机铃声》(版本V2.1.1)、《3D手机铃声大全》(版本V2.1.1)这两款移动应用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造成用户流量消耗和资费损失。

    《失恋回避》(版本V1.0)、《创造男友汉化版》(版本V1.0)、《魔王多米诺的推倒法汉化版》(版本V1.1.2)、《给我离婚汉化版》(版本V1.0)、《我的花心女友》(版本V1.0)这五款移动应用存在危险行为代码,严重干扰移动设备正常使用。

    除此之外,在中消协开展的App个人信息保护情况测评活动中,发现超9成APP过度收集信息;在人民网谈个人信息泄露《我的信息你不该知道那么多》,文中提到,据推测目前我国网络非法从业人员已超150万人, 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千亿元级别。高额的经济回报、较小的难度要求、较低的犯罪成本,引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据360发布的《2017年手机安全风险报告》显示:仅第一季度,360安全卫士就拦截了24亿条垃圾短信,其中1.82亿条是诈骗短信,绝大多数伪装成电商和银行通知,容易让消费者上当受骗。

    个人信息泄露的背后交易,不仅成为部分商家精准投放广告的灰色资源,严重者则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的导火索。再次提醒消费者,首先不要下载以上违法有害的移动应用;其次,建议打开手机中防病毒移动应用的“实时监控”功能,对手机进行主动防御;最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个人通力合作,希望各方严堵漏洞共同织好信息安全网。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