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经济时代 文学还能不能“洛阳纸贵”?

  • 来源: 驱动中国   2018-05-31/21:03
  • 媒介即讯息,流量入口的世纪性更迭,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思考方式。头部自媒体崛起,意见领袖左右了潮水的方向;在硬币的另一面,碎片化阅读、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挤出一整块时间进行深度阅读越来越难。一个直接的影响是,纯文学的城池日益被蚕食,文学创作正面临着流量经济的巨大考验。

    随着第二届京东文学奖的颁布,关于文学的讨论再次引发了大规模的关注。未来,文学还能不能“洛阳纸贵”?回顾文学发展历程,社会性的、技术性的因素从来都与其相伴相生。造纸术、印刷术,更是直接将文学推向高地。当前,新的社会结构、技术手段已经改弦更张,文学创作、文学阅读也必然要在新的语境下与现实对话。

    据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京东全民阅读报告2018》显示,全民阅读背景下,国民阅读在阅读宽度和购书频次上均明显增加。2017年京东平台图书消费者人均购书频次为5.4次,接近两个月1次。与此同时,得益于电商平台的便捷性,农村用户也可以更好地释放自己的阅读热情。

    可以看到,销售渠道的变革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新的机会,随着在线销售日益成为主流的图书交易模式,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通过便利而丰富的电商平台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阅读需求也日益多元、垂直,内容创作的分发、传播渠道和形式面临着结构性调整,文学作为一个囊括多种表现形式的体裁合集,小说、诗歌、童话等并举发力,销售数据也获得了较高增长。

    此外,报告显示电子书业已成为新的爆点。京东电子书指数自2017年起有明显上升趋势,西藏、青海、重庆的电子书阅读指数全国领先,这些地区的电子书受欢迎程度甚至高于其纸书指数。 得益于京东阅读付费会员的增加,京东Plus用户权益的升级,以及 “畅读”对用户粘性的提升,电子书用户活跃度和阅读时长都有显著变化。可以说,随着电子书等传播媒介的崛起,文学必将享受到新一轮的技术红利。不过,虽然电子书在碎片化阅读的时间战场上抢下一席之地,关于“电子书只适合浅阅读”的质疑也接踵而至,著名作家苏童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经典的短篇小说,好的散文,都是可以在碎片化阅读下完成的,碎片化阅读本身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你用碎片化的时间读什么。著名作家张大春也认为,如果有一个长期的阅读习惯,哪怕是用非常零碎的时间去从事各种阅读,都是非常珍贵的,换言之,阅读的累积时间更重要。

    当然,未来文学最大的机会还是来自于文学本身。当前,内容经济开始步入高速增长期,文学既有内部的积淀与迸发,又有来自外部、来自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关注现实,表达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作品受到了主流文学奖和市场的双重认可。第二届京东文学奖获奖作品,无一不是在文学性、思想性方面均达到较高标准的优秀作品,无论是王安忆的《红豆生南国》,还是玛丽莲·罗宾逊的《管家》,都展现了非比寻常的人性光辉。

    数据显示,在京东文学奖的带动下,京东2017年传统文学和国内文学较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50%,绘本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95%,国外文学和科幻小说也获得明显增长。在全民阅读背景下,文学类书籍的走俏对提升国民阅读质量,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阅读等精神文化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人人读书、日日读书,才能真正让阅读成为一种可以被推崇的生活方式,也只有全民阅读,才能真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强国兴邦,提升整个社会的物质及精神文化发展水平。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