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中国专访:解读曹健的执着和理念

  • 来源: 驱动中国 作者: 边境   2012-08-23/16:51
  • 《IT时代周刊》总编 曹健

          8月20日的上午,驱动中国的采访组来到了《IT时代周刊》的办公楼。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周一上午,而对于《IT时代周刊》团队来说,确要比平时忙碌很多。新一期《IT时代周刊》出版了,大家正在为下一期刊物确定选题。

          《IT时代周刊》的出品人兼总编曹健先生常常奔波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因为《IT时代周刊》的记者编辑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

          虽然常常奔波往来,但每一次《IT时代周刊》选题会曹健都尽量出现在会议室,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的采访活动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团队最忙碌的一天进行,也正是借着“选题会”的光,能够和忙碌的曹总编坐下来聊一聊。

          以下为访谈实录:

          驱动中国:在业界,《IT时代周刊》的赞誉颇高,从您创刊至今,已经走过十余载,我们也知道,您在创办《IT时代周刊》以前,并未从事IT相关职业,之前虽说已经是一个媒体人,但也是跨界到IT领域做专业期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吧。

          曹总:对,我原来对这个IT一点都不熟悉,谁都不认识,我也不懂这个行业。我本人那时就是个门外汉。

          驱动中国:我知道您是从新华社出来的,以前也不是做这个行业的。

          曹总:以前是学中文的,因为要做这个杂志,就不断去要求自己,不断去学习。早期我是做笔记,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博闻强记嘛,记忆再好,看完会忘的,也一下子记不住那么多内容,所以我记了很多很多本笔记,有很多人在网上看文章看完就完了,但是我看完我就会看这篇文章哪来的,这篇文章的一些数据一些事实,我需要强记的我就一定要把它记住。

          其实回过头来再看《IT时代周刊》,当时我做这个的时候,可以说,很多人,百分之五百、百分之一千的人就说你这个能做成功吗,你这就是开玩笑嘛,你怎可能把《IT时代周刊》做成功呢。

          那时确实条件很艰苦,当时在广州创刊也没有资源,因为IT的中心不在广州,很多人觉得你说你曹健本人也没有IT的背景,这个行业你也不熟悉。百分之一千的人说你这个杂志做不起来,当时他们很多人都跟我说你要是能把这个杂志做起来,我把脑袋都割给你。

    #p#副标题#e#

     

          驱动中国:不过事实证明……

          曹总:对,今天事实证明了。不过说老实话,从2001年到07年08年,我基本上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不超过四个小时。

          驱动中国:为了这个刊物要付出很多很多。

          曹总:整天趴在那写,一趴就十几个小时。那个时候每天一两点钟才睡,早晨五六点钟就醒,夜里经常惊醒,每个月的房租,印刷费,工资……压力很大。

          驱动中国:天道酬勤

          曹总:《IT时代周刊》我们做了差不多12年了,最早是叫《广东电子》,后来更名叫《新电子》,03年更名叫《IT时代周刊》,从2001年开始叫《广东电子》,2002年更名叫《新电子》,2003年6月份更名叫《IT时代周刊》,一年一次更名,但是内容都是一样的。

          驱动中国:哦,那目前《IT时代周刊》是秉承着怎样一个经营理念呢?

          曹总:这本杂志我们一直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内容原创,坚持内容和经营分离,从创刊的那一天至今,这几个坚持我们就没有变过,也就是说,我们的要求就是编辑和记者只向读者负责,不向广告商负责,市场部只向广告商负责,两者不能兼而有之,当广告商和读者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要为读者讲话,会舍弃很多的赚钱的机会。

          驱动中国:这样会损失很多的广告投放吧?

          曹总:其实慢慢的,这个行业,也习惯了我们的这种模式,所以广告商投放广告的时候很少向我们提出要求写软文,因为我们没有软文,比如我们曾做的专题《凶猛三星》,我们是很客观的报道三星,并不是说是不是三星给我们钱呐,给它做封面广告,这是我们做媒体的要恪守的准则。再比如说我们做过一个厂商腐败的调查,他们公关拿几百万给我们,要求我们撤这篇稿子,我们说撤不了。我觉得作为媒体人,这是职业底线。

          有些媒体认为给企业写公关稿啊发软文啊包括每个标点符号都收钱,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其实这很违背新闻人的职业操守,这样的媒体严格来讲它不是一个新闻发布平台,他们严格的讲就是一个行业的公关平台。他们在历史上为什么能赚那么多钱呢,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IT的教育期,IT的这种成长期,可以说推广期、普及期,那么现在,信息产业已经到了一个成熟期,应用期。这样他们就死掉了,永远起不来了。无论广告少还是广告多,我们始终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放在报架上放在货架上,需要人去买的,如果说你不能打动读者,去掏钱,自费去买,就失败了。

          驱动中国:大家不能花钱去买广告,得买内容。

          曹总:没错,我们认为平面媒体应该是三次营销理念,我们的第一次营销是应用化,我们把内容做好了,卖给读者,是卖不是送,要卖给读者,那么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营销,在完成第一次买卖之后,我们开始完成第二次买卖,就是把我们的读者卖给广告商,因为我们有大量的读者,所以广告商在我们这投放广告,它才有价值,那么在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买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第三次交易,那就是把我们的品牌卖给社会。

          那么现在我们就在把我们的品牌卖给社会,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活动。而且你看我们的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等等等等都在跟我们合作。他们的合作是什么呢,有一些是看重我们的资源,那么如果你没有第一次营销,第二次营销,那根本就没有第三次营销。第一次营销是读者,第二次营销是我们的合作者,第三次营销是我们的品牌和影响力。

          我们每年的年会,会邀请很多业界的大佬,凡是我们邀请的大佬,百分之九十都会到我们这里来。

    #p#副标题#e#

     

          驱动中国:我参加过很多业内的会议,这么高规格的,还是比较少的。

          曹总:第一是高规格,第二是我觉得我们的会议组织的很紧凑,再一个就是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说大家都来讲自己的广告,这个也是我很严格限制的。打比方,你英特尔来,不能只讲你英特尔怎么好怎么好,不行,你得讲讲行业的趋势,然后再引出英特尔在这个趋势中应该做什么,这个才有人听的,否则你讲我怎么好怎么好怎么好就没人听了,那个讲多了就烂了对不对,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吧,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年会会越做越好。

          驱动中国:在行业内,每天面对众多诱惑,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是很不容易的。

          曹总:05年06年就有人跟我谈合作,那个时候我还不常住北京嘛,我就是出差到北京来,他们就在机场接我,然后我走的时候送我,在车站跟我谈合作,我说你们怎么合作吧,他们说我们有行业资源,他们说你每一期给我20篇的软文,我每年给你交多少钱,那个时候他们给我说的数字我觉得还挺高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收入,一年要给我们三五百万,我说我们《IT时代周刊》从来不做软文。

          这违背了我的新闻的道德底线,这个很重要,道德底线你不能说软文不断,那个做只能说是饮鸩止渴,也许当时能收入几百万,但是这个品牌就永远都做不起来,对吧,永远都做不起来。

          今天你回过头来再看《IT时代周刊》,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但是一定不能忽略它,我相信80%的人是爱他的,或者90%的人是爱他的,但是还有10%的人是恨他的。

          驱动中国:这是正常的。

          曹总:你比如说我们调查厂商的一些内幕,他们肯定恨我们恨死了,你说人家不好人家还爱你?对不对,人家是大象,不把你像蚂蚁一样一脚踩死不错了,是不是。

          驱动中国:一说起《IT时代周刊》,我们就会把它和客观公正、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联系在一起,我想一定是拥有这样的一个团队,才能打造出这样的一本杂志吧。您对自己麾下的成员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吗?

          曹总:有的,第一就是新闻属性,要有自己的新闻理想,对吧,这是做新闻的人第一个要素,如果没有正义感,是做不了新闻的,第二个我们录取的记文字功底要好。有新闻理想,有很好的表达方式和文字功底。

          驱动中国:我知道咱们是一刊两网,《IT时代周刊》,还有官网相当于是杂志的电子版,再有就是《IT商业新闻网》,那以后刊物会和网站有更多的融合吗?

          曹总:现在还没有,现在还没有考虑,现在还是独立的,各干各的,一个班子两套人。我不大干预网站的事,网站有网站的规律,但我希望网站也能做成像杂志这样,具有新闻的属性。

          我们在做《IT时代周刊》再到IT商业新闻网,后者是作为新闻的延伸,我们并没有指望IT商业新闻网去赚钱。

          驱动中国:主要还是IT时代周刊。

          曹总:对对,主要还是IT时代周刊,此外,为了让新闻更加快,更有时效性,更有话语权,我们现在还做了手机报。

          从我们的媒体就能看出来我们的要求,还是希望能做一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把这个媒体做起来,不论外界有什么样的诱惑有什么样的观点,我们依然坚持我们的理念。

    #p#副标题#e#

     

          驱动中国: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

          曹总:哎对了。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你不能说急功近利,谁不想马上挣钱呢,急功近利是人之常情,但要把一个事情真正做好,急功近利就不行了。因为很多东西有一个成长过程,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拔苗助长,有的媒体希望今年成立今年就挣钱,明年就挣大钱,后年就挣很大很大的钱。不可能的,每个人的愿望都是这样的,但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做《IT时代周刊》,做《IT商业新闻网》,更多的是尊重事物发展规律,老老实实的按照规律来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成功。

          驱动中国:您进入这个行业也十多年了,现在在您眼中,对这个行业一定是看得很透彻了吧。

          曹总:还行吧,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了,这个行业现在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了,从08年,07年08年开始,整个的IT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进入到应用期。那么这个时期,就是面临的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慢慢的聚集到巨头。就像现在电子商务这么热闹,大家千军万马聚聚到电子商务。今早我们开选题会还讨论这个,就是说做电子商务混战的专题,我觉得这个很正常,这种竞争它是一种从无序到有序,从纷繁到开始走向聚拢,就是企业从草根到成长,到成熟。

          现在的电子商务就属于野蛮生长,他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就像我们当年,2000年以前的IT就是野蛮生长,那个时候也是这样,大家都举着支票,到IT行业,到行业媒体去抢版面,不管你是贵还是怎样,我要了,就像今天抢房子一样。

          驱动中国:那您怎么看现在IT行业内的这些网媒呢?

          曹总:你看IT商业新闻网,跟很多传统的IT媒体不一样吧,我们就做新闻,做独家新闻,秉承了IT时代周刊的血缘关系,要让读者真正有东西看,而且像传统的行业媒体这种产品报价系统,不行的。

          驱动中国:现在逐渐的可能用户也不太需要这方面的内容了。

          曹总:对呀,现在电子商务太热了,就取代你这种简单的资讯了。

          驱动中国:而且这个报价时效性也不强。

          曹总:你要去买东西,几个电商一比较,同样型号的本子,哪家便宜我就哪家下单呗。所以我觉得网站做资讯提供商不行,要做实实在在的内容出来,就可以了。平煤写的东西很有深度,很有内幕的故事,企业是最害怕的。

          驱动中国:我看到您的博客里很多文章都是关于现实社会问题的。

          曹总:是啊,他们很多人都说我这个总编应该写行业的东西,我说行业有什么可写的,行业都已经成熟了。

          驱动中国:对,想看行业的东西就来看IT时代周刊嘛。

          曹总:我们的读者也希望看一些社会上的东西,看我这个总编怎么看问题。

          用我的总编的视角去看社会问题,比如房价也好,交通也好,谈洪水,谈软件,都是我这个总编应该观察的东西,我不能只观察这个产业。而且我这个总编随笔刚开始写的时候还有人批评我,说你这个总编怎么总是,动不动就批评人家,动不动就表扬人家,太不严肃了。我说这个是总编随笔嘛,不是社评,我们还有个栏目叫社评,这个随笔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嘛。随笔就是我的一个特定时期的感受。

          驱动中国:对于《IT时代周刊》,近期有什么新的计划吗?来推动它的成长。

          曹总:下一步我们要组建专门的营销团队,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厂商要在我们这投放广告,不是因为我们不是他们的目标投放媒体,而是我们的营销做的还不完善。

          社会在发展,行业在进化,《IT时代周刊》你看,设计越来越时尚,和我们从前的设计完全都不一样,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了,这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大功夫。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