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市场监管总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进展正式对外公布。截至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已发布国家标准30项,另有84项处于制定阶段,标准体系已基本覆盖基础软硬件、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及安全治理等核心维度。

2025年,国家标准委围绕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方向,以及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应用场景,新发布10项国家标准,并立项48项技术规范文件,旨在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其中,“AI服务器性能测试方法”“异构加速器统一接口”等标准的制定,实现了算力评估体系与软硬件协同接口的标准化,为国产人工智能生态构建提供了底层支撑。

在国际标准层面,由中国牵头立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处理指南》正在推进,该标准致力于将国内治理经验转化为国际通用框架,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制定。

机器人领域方面,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已累计发布国家标准126项,尚有41项标准在研。标准体系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多个类别,形成“基础通用—核心零部件—整机产品—系统集成—行业应用”五层架构,为产业全链条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当前,国家标准委正集中推进15项人形机器人相关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后续将聚焦安全规范、驱动系统、数据交互等关键技术环节,进一步完善标准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