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大车企陆续发布上半年度财报,在整个行业利润承压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整体呈现分化加剧、头部集中趋势,从营业收入来看,比亚迪以3712.81亿元的营收继续领跑,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紧随其后。

相较于表面的营收变化,车企其背后的研发投入显然更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309亿元,同比增长53%,这一数据,甚至比比亚迪同期的净利润还多了一倍,再度蝉联A股研发之王。

事实上,对于比亚迪而言,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已经是常态。2024年,比亚迪直接掏出542亿搞研发,首度成为A股年度研发之王。更疯狂的是,过去14年里,比亚迪有13年研发投入超过净利润。横向对比,已公布的吉利控股上半年研发费用147亿元,长城汽车研发投入为60亿元、理想为53亿元、小鹏为42亿元,比亚迪一家的研发投入几乎等于四家车企之和。

与技术研发投入对应的是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技术为导向的科技型车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才会有更多技术输出。

在汽车行业,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长期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下,中国汽车工业拥有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在专利申请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自成立以来,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2100亿元,全球专利申请超过6.5万项,全球专利授权超3.9万项。

在中汽信科最新的发布《全球汽车新能源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全球汽车混合动力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以及《全球汽车纯电动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三大榜中,在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技术和整个新能源技术的三大领域中,全球车企的专利排名里中国车企在每个领域都占据着半数及以上席位,标志着在新能源赛道领域,中国车企已完成对西方老牌车企的弯道超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更是以绝对优势反超丰田霸榜三大专利榜,专利量全面领跑,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王者。

在巨额的研发投入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变革之下,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技术大爆发,仅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就为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诸如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兆瓦闪充技术、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颠覆性技术。

今年7月,天神之眼再度进化,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并承诺: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全民智驾”战略仅半年,搭载天神之眼的车型销量已突破120万辆,比亚迪一跃成为国内智能驾驶辅助车型销量最高的车企,天神之眼也成为中国市场装车量最大的辅助驾驶系统。

而在此之前,从刀片电池、e 平台 3.0、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系统,到第五代 DM 技术、再到如今的“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系统等,一系列顶尖技术的发布和量产,背后都离不开持续长期的研发投入。

可以说,雄厚的研发创新实力,让比亚迪始终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也正是有了比亚迪这样死磕技术的中国力量,才能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并完成对西方老牌车企的反超。

技术是一家企业发展的护城河,即使在大环境承压的大背景下,比亚迪也能持续将技术投入转化为创新竞争力,全球销量不断攀升。2025年1-7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249万辆,同比增长超27%,继续引领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尤为突出。在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中,比亚迪销量甚至超过了第二、三、四名销量之和。在全球市场,比亚迪全球化布局继续提速,海外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出海里程碑不断刷新。

如今来看,作为“理工直男”的比亚迪亏钱也要搞研发的战略也就不难理解,通过研发投入不断扩宽自身技术护城河,尽管短期利润承压,但却一直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优势,意味着比亚迪“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