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更新Android 5.1的时候,我们应该聊点什么?

  • 来源: 驱动中国   2015-07-24/14:55
  • 作为两大主流手机操作系统之一,Android系统每次更新都会整个手机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Android 1.5 Cupcake(杯子蛋糕),到经典的Android 2.3 Gingerbread(姜饼),再到Android 5.0 Lollipop(棒棒糖),谷歌对于各种甜品的喜闻乐见的执着也常常反映在系统版本的命名上,同时也让猜测下个版本哪种零食有幸为Android代言成为业界的一大乐趣。

    相对于苹果iOS操作系统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和流畅的操作体验,Android系统的碎片化及不可控的体验一直为客户所诟病。但是从iOS及Android的新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和谷歌对于未来的规划:iOS慢慢放开一部分权限及接口,提供给用户及开发者更多的空间,而Android则力图用统一的设计语言(Material Design) 、底层程序架构的升级及生态系统的构建来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于此时诞生的Android 5.0自然被谷歌寄予厚望,而作为其升级版本,Android 5.1自2015年3月10日悄然公布以来,大家就纷纷猜测什么时候中国用户才能吃上最新的“棒棒糖”。虽然安卓5.1只是一个过渡版本,但是其对于Android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使其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而在7月20日,中国用户终于迎来了Android 5.1的更新,让我们以Moto X为例,看看Android5.1对于系统有怎样的提升。

    作为原生安卓的坚定支持者,Moto X以其原生的安卓体验,在订制ROM大行其道的国内的市场特立独行。首批更新Android 5.1的壮举也在这个4.4还有巨大存量,5.0刚刚成为标配,Android M还是只是开发者和部分技术宅专利的时候显得格外光辉。

    现在就让我们一步步体验Android 5.1。 当然,首先你得有台Moto X。

    设备会通过推送的方式告知你有新的操作系统可以更新,即使没有找到也不用担心,只需要通过设置-关于手机-系统更新,就会自动检索新版本的,然后就会看到如下的画面:

    点击“是,我同意。”之后。就开始下载约170MB的补丁了,强烈建议不想收到欠费通知的同学在WIFI环境下更新,然后就可以看到被人恶搞了无数遍的小机器人开始辛勤的工作了。

    大约10分钟的更新后,duang!恭喜你!用上了最新的Android 5.1,成功击败了98%的安卓手机用户。

    在更新完成后,在让我们看看此次升级的主要改动。此次升级在操作页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通知和打扰设定

    优先级设定是Android 5.0版本加入的新功能,在5.1则对其易用性进行了进一步改进,从页面中可以看出在,Android 5.1中可以通过提前设定勿扰时间来免受打扰。同时,在进行媒体播放时可以直接通过音量键调整声音,而点击响铃图标则可以切换为通知音量控件。

    2.WIFI和蓝牙快速设定

    在二级下拉菜单中,原本的WLAN和蓝牙开关区块可以快速选择不同的接入点及匹配设备。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动,却体现出设计上对于细节的执着以及对客户体验的专注。

    而除了“表面文章”之外,Android 5.1同样也勤修“内功”。在基于Linux底层构建的Android系统下,4.4版本之前每次运行App都需要Dalvik虚拟机进行编码,严重影响了程序加载速度及系统流畅度。Android 5.0首次采用了ART(Android Runtime),通过在安装App时进行预编码,一劳永逸的使App真正成为本地应用,大幅提高了运行速度。此次5.1版本升级中,则对ART进行优化,进一步缩短了应用程序的启动时间。

    虽然因为特殊原因,基于Google账号的设备保护功能无法使用,但是在谷歌力图回归中国市场这一大的趋势下,相信国内用户的安卓设备会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 大家已经对Android 5.1系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Android系统的高度可定制化导致了其碎片化的体验,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谷歌统一操作体验的决心。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选择像摩托罗拉一样,采用原生Android作为操作系统。Moto X、Moto X Pro两款产品屡次入选国外最佳Android设备榜单也说明了其选择的正确性。

    近日,某东、某宝上Moto 系列产品也迎来新一轮的的降价优惠,限时优惠幅度最高达700。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速速下手,感受安卓5.1。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