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保有量的攀升以及流通体系的完善,二手车以其高性价比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车选择。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突破2000万辆,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二手车电商平台凭借其信息整合、异地购车、金融配套等优势,逐渐成为连接买卖双方的核心纽带。

优信二手车作为国内早期入局的二手车电商头部企业,曾凭借“专业检测”“全国购”“售后保障”等核心宣传点,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然而近年来,关于优信二手车的投诉量却呈爆发式增长,黑猫投诉、12315平台上,关于车况造假、押金不退、解押乱收费、延保拒赔等问题的投诉累计已有数千起。这些问题不仅让消费者蒙受了经济损失,更击碎了平台构建的信任体系。优信二手车的“优”究竟体现在何处?其“信”又该如何安放?

优信二手车质量问题频发 优信“优”在哪

“专业检测 车况透明”是优信二手车多年来的核心宣传口号。平台宣称,每一辆上架车辆都经过259项专业检测,能够精准排查重大事故、火烧、水泡等问题,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然而,大量消费者的实际购车经历却与这一宣传背道而驰,实际车况与检测报告不符,车辆故障频发,而平台则采取视而不见、推诿搪塞的态度,让承诺沦为空谈。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车主反映,其出于对优信二手车大平台的信任,于2025年6月3日,在优信合肥仓购入了一辆2016款奥迪A4L。本以为能开启舒心的用车生活,没想到提车不久后,这辆车就成了麻烦制造者。

车主在使用时发现,车辆存在方向盘跑偏,且方向机偏重问题,行驶过程中主驾驶位更是异响不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车主自费2900多元更换了主驾驶所有摆臂,还先后做了六次四轮定位,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任何改善。频繁的维修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更让他对车辆的真实车况产生了怀疑。

2025年9月23日,其将车辆送至专业修理厂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结果让他震惊不已。该车的方向管柱、十字节、方向机均存在故障,是导致方向盘异常和异响的根本原因。为了让车辆能够正常行驶,他不得不再次花费13000多元更换相关部件。前后累计维修费用超过1.5万元。

在发现车辆存在重大故障后,该车主第一时间联系了优信售后,并通过优信售后群详细说明了情况,且上传了维修单据和检测报告,但始终无人回应。他多次拨打优信官方客服电话,得到的回复也未给出过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有不少投诉信息指向优信的专业检测更像是一种营销噱头,目的就是为了促成交易。

事实上,该车主的遭遇并非个例。由于优信在全国范围内仓储分布并不广泛,导致异地购车成为优信二手车的重要方向。平台宣称,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选车、线下物流配送的方式,购买到全国各地的优质二手车。然而,对于很多异地购车的消费者来说,这种便捷背后,隐藏着货不对板的巨大风险。

同样在黑猫平台上,有车主反映,其于2025年8月14日通过优信平台购买了一辆19款蓝色荣威i5轿车,车辆总价23382元,他当天便支付了13732元首款下单。按照平台约定,车辆从合肥省长丰县发货至宿迁市。原本满心期待收到爱车车主却在验车时却遭遇了晴天霹雳。

据投诉信息,该车辆外观存在三处较为严重的划痕,且均已伤到底漆,与平台宣传视频中“车况良好无明显划痕”的描述严重不符。车主旋即联系优信售后,要求平台给出解决方案,但平台方拒绝进行任何赔偿或维修。车主随后通过多个渠道发起投诉,但均未得到有效回应。由于异地购车涉及物流、检测等多个环节,维权成本极高,车主能否顺利达成诉求依旧悬而未决。

遭遇此类问题的优信二手消费者大有人在。2025年8月20日,有用户在优信二手车平台的合肥仓看中了一辆2015版标致3008 1.5T至尚版,车辆售价18780元,异地购车的托运费用为1000元。购买前,优信销售通过微信多次向他保证“车况良好无重大故障”,仅称有少量磕碰痕迹,并发送了几段车辆静态展示视频。基于销售的承诺,其毫不犹豫地支付了全款。

8月24日,车辆托运至郑州后,车主在验车时发现,这辆车的实际情况与销售描述截然不同,不仅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仪表盘显示故障灯常亮,并且车身多处存在大面积刮擦和掉漆,部分区域甚至出现钣金痕迹。该车主立即联系销售要求退款,并要求平台承担1000元托运费用,但销售却翻脸不认账,拒绝退款。

显然,异地购车的核心痛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维权难”。消费者只能通过平台提供的图片、视频了解车况,无法实地检测。车辆交付后,一旦出现问题,平台往往以“运输磨损”“签收即认可”等理由推卸责任。而异地维权更是因为跨区域沟通、证据留存、费用承担等多个难题,很多消费者最终只能选择放弃,这也让进一步加剧平台有恃无恐。

解押收费押金不退 优信“信”在何处

除了车况问题,优信二手车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操作更是让不少消费者寒心。押金不退、莫名收费等现象已经彻底违背了平台诚信经营的承诺。

解押,即车辆贷款结清后,解除抵押权人对车辆的抵押登记,是机动车登记管理的法定流程。根据《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所有人提交贷款结清证明、抵押权注销申请表等相关材料后,车辆管理部门应免费办理抵押注销登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额外收取费用。但在优信二手车平台,解押却成了平台的敛财环节。

大量消费者反映,在还清贷款后,他们联系优信平台索要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贷款结清证明时,被客服告知需要缴纳500元“解押服务费”。优信客服给出的理由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贷款代办、抵押登记等服务,解押时需要收取服务费。但消费者表示,贷款购车时已经支付过“金融服务费”,解押作为贷款业务的后续环节,不应再额外收费。

据车主反映,其此前在优信二手车平台贷款购车,前不久在还清贷款后,他联系平台索要登记证书,客服明确表示需缴纳500元解押费,否则无法办理。车主随即提出质疑,客服则回应称“这是平台规定,不缴费就拿不到证件,你可以自己去办,但需要我们提供相关材料,没有缴费的话材料无法调取。”为了尽快拿到登记证书,车主最终不得不缴纳了500元解押费。缴费前,客服曾告知25个工作日内会将登记证书和结清证明邮寄给他,但他等了整整两个月,始终没有收到任何音信。期间多次联系客服,对方要么以正在审核为由拖延,要么直接失联。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反馈优信二手车收取解押费后未收到手续的车主比比皆是,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优信是利用车主急于拿到登记证书的心理,强制收取不合理费用。

如果说强制收取解押费是不合理收费,那么贷款押金拒不退还则是赤裸裸的违约行为。很多消费者在贷款购车时,被优信销售告知需要缴纳数千元的保证金,平台明确承诺只要按时还款,没有逾期,贷款结清后会全额退还。但当消费者还清贷款后,想要拿回押金时,却发现难如登天。

有车主投诉,其在优信二手车贷款购买了一辆丰田卡罗拉,缴纳了3000元贷款押金。2025年1月还清贷款后,他提交了押金退还申请,优信客服告知他30个工作日内会退还至指定银行卡。但到期后,他并未收到退款,联系客服后,对方以系统升级、财务审核未完成等理由多次拖延。

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先后拨打了多次客服电话,数次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但押金始终没有退还。客服的回复也从最初的尽快处理变成了无法退还,理由是车主在还款期间存在违规情况。但车主表示,优信平台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其存在违约行为。由于押金金额不算特别高,维权成本和时间却不低,不少有次遭遇的车主最终只能认栽。

事实上,优信平台强制收取解押费、拒不退还押金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平台退还相关费用,并承担违约责任。但由于由于涉案金额并非巨大,对于个人而言,维权成本和时间却不低,且平台往往以合同约定为由推卸责任,导致很多消费者维权无果,不少有此类遭遇的车主最终只能认栽放弃追讨。

从优质车况的承诺沦为问题车频发的乱象,从诚信经营的口号变成解押乱收费的套路,优信二手车的信誉崩塌并非偶然,而是平台长期忽视消费者权益、逐利至上的必然结果。优信二手车的核心问题,在于其背离了二手车电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信任。二手车交易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的博弈,消费者选择二手车电商平台,正是为了通过平台的专业检测、规范服务和售后保障,降低交易风险。但优信二手车却将这种信任转化为盈利的工具,用虚假的检测报告促成交易,用不合理的金融收费压榨消费者。这种竭泽而渔的经营模式,虽然短期内能够获得高额利润,但长期来看,必然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希望优信二手车能够正视自身问题,及时整改,也希望更多的二手车电商平台能够引以为戒,坚守行业底线,共同推动中国二手车市场走向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否则,再响亮的品牌口号,再庞大的市场规模,最终也会在信誉崩塌的浪潮中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