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自媒体账号发布消息称“成都市30所中小学即将开启机器人授课”,并配以机器人站上讲台的视频画面,引发公众关注。对此,成都市教育局于2月21日明确回应称,该消息为不实信息。
据调查,相关谣言视频中的机器人授课画面实际源自2月17日四川省绵阳市某校“开学第一课”展示活动。原视频中,机器人作为科技互动环节的演示工具短暂亮相,并非日常教学场景。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网传信息将绵阳活动视频与成都教育政策强行关联,系对“人工智能+教学”试点项目的曲解。
成都市教育局证实,当前正在推进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工作,首批涉及35所学校(网传“30所”数据不准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路径,包括教师备课、课堂管理、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环节。官方文件明确,试点目标为“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育、以智助评、以智助研”,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率,而非以机器人替代教师。
针对公众关切,成都市教育局重申,教师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人工智能技术仅作为辅助工具,用于减轻重复性工作负担,使教师能更专注于个性化教学与学生成长。目前试点内容未包含机器人授课,相关技术应用严格遵循“工具属性”,不涉及教学主体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