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身份可疑!在逃人员竟是其中成员!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刘骋骋   2016-09-19/18:05
  • 前段时间,交通部的网约车新规出台,其司机被明文规定:要上路必须拿到从业资格。交通部此举可谓深得人心,而在深得人心的背后是因为消费者对网约车司机参差不齐素质的无奈,那么究竟是消费者歪曲事实、夸大其词,还是网约车的确堪忧,现状究竟如何,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数据来回答。

    有统计出的深圳市网约车的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全深圳市网约车司机中,共有2231人身份异常,其中40人为全国在逃人员,758人为涉毒前科人员,1433人为全国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479人的驾驶证状态异常,而在车辆方面也有很多隐患,发现有6170辆车状态异常,其中有664辆达到报废标准。

    20160330104636417731

    本来还想为网约车开脱:消费者未免杞人忧天。但在数据面前却只能缄默,原来乘客已经默默承受着这样多的胆战心惊。看上去像是网约车平台给这些身份异常的人士提供了温床,给了那些报废车一次物尽其用的机会,我们没有歧视,也相信知错就改,洗心革面,但是在一个理性的社会,温情只能是太过理想化的状态。

    再联系之前网约车出现的多起乘客被威胁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事件,事后补救真的是平台唯一能做的吗,为什么不未雨绸缪呢?是网约车平台在司机的审核机制上太过呆板了吗?或者是部分平台有意为之,为了尽快组建庞大的司机群体,平台进行的“放水”措施?总之,这种初期的隐患也造成了现在网约车发展中不可遏止的负面新闻,比如司机拒载或者半路甩客,还有车牌号不符等,甚至于近日出现的刷单现象。

    或许有人会认为,乘客所亲身经历的负面新闻仅仅是小概率事件,就拿滴滴来说,每天的订单量就超过1000多万,不安全事故的比例会显得非常小,而在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也会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可以减少这种不安全隐患的事实。但是网约车平台似乎在整改自己司机队伍上都一致地得过且过,能拖一天是一天,所以还是需要交通部门出手。

    网约车蓬勃发展的态势或许也让交通部门始料未及,所以相关规定总是晚到一步,不过这一次对网约车司机的规定算是打在了网约车“七寸”的位置,平台之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终于要有所改善了,那些打着马虎眼的审核方式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对于交通部门此举,各个平台都“跪舔”的很快,希望在本着真正对乘客安全负责的态度上,各大网约车平台这一次就不要耍什么花招,搞“阳奉阴违”的小把戏,看看自己的自己队伍,再看看自己的载客车辆,达到让乘客放心的标准了吗?网约车本来就兴起于私家车,对交通的改善也算是功劳一件,但若是平台将这样的美梦演变成“噩梦”,那就只能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