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很多人习惯将充电器一直插在插座上,随时准备给手机充电,或者让手机充一整夜电。然而,新华社、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近日发布科普,明确指出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安全威胁,不仅影响电池寿命,更可能引发火灾。

一、 两大常见误区与风险

1. 充电器长期不拔:火灾隐患与能源浪费

持续工作,加速老化: 充电器接通电源后,即使没有连接手机,其内部电路也处于待机工作状态,会持续产生热量。长期如此,会加速内部元件和绝缘材料的老化。

增加短路风险: 材料老化容易导致短路或高压击穿,从而引发火灾。

浪费能源: 实验数据显示,一个充电器在空载状态下(不充电但插在插座上),一年的待机耗电量可达1-3千瓦时。虽然单个耗电不多,但积少成多也是不小的能源浪费。

2. 手机整夜充电:严重损耗电池寿命

加速电池容量衰减: 虽然合格的充电器和手机具备过充保护功能,充满后会自动断电,但让电池长时间维持在100%的高压状态,会显著加速电池化学老化,导致电池容量越来越不经用。

劣质产品风险高: 如果使用的是劣质充电器或电池本身存在缺陷,过充保护机制可能失效。在持续充电的过热状态下,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温度是关键: 锂电池在高温(>35℃)或低温(<0℃)环境下工作异常,充电时应避开这些极端温度。

二、 安全充电八大要点,请牢记!

为确保安全,延长手机电池寿命,新华社总结了以下八大安全充电要点:

避免长时间充电: 不要整夜充电,发现手机过烫应立即停止充电。养成习惯,充电器不用时请及时从插座上拔下

使用原装配件: 务必使用原装或认证的电池和充电器,不要混用不同手机的充电器,更不要使用劣质电池。

充电时尽量不使用手机: 充电时手机会发热,此时玩游戏、打电话会使其快速升温,增加风险。

远离高温环境: 切勿将手机放在阳光直射的窗台、车内等高温地方充电或存放。

保持干燥: 电池和充电器遇水易短路,充电前请检查插头和端口是否干燥。

遵循正确步骤: 充电时,应先插充电器插头到插座,再连接手机;充满后先拔掉手机,再拔插座插头。

避开极端温度: 尽量避免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给手机充电。

不在枕头附近充电: 为方便在床头充电是很多人的习惯,但万一发生短路自燃,枕头、被褥等易燃物会极大地增加火灾危险。

总结:

一个小小的充电习惯,关乎着我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请务必改掉“充电器永不拔”、“手机充通宵”的坏习惯,并遵循以上安全指南,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