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分角色转写功能通过语义转折点识别算法,能够在无网络情况下区分不同说话人,并自动生成带角色标签的会议记录。这一能力在多人会议中尤为实用,用户无需手动标注发言者,即可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测试中,我们尝试模拟使用广东话、湖南话、浙江话、山东话四个角色四种方言进行团队讨论,系统成功识别出 4 名参与者,并为每位发言分配独立标签,准确率高达 95%,基本上无需用户手动切换语言模式。

另外,借助会议纪要专用大模型,通过深度分析语音内容,能够自动生成结构化的会议总结。评测中,笔者录制了一段 2 小时的项目复盘会议,X5 在 5 分钟内完成了纪要生成,内容涵盖会议主题、参会人员、关键决策点及待办事项。系统甚至能自动识别“优先级”词汇,并分级标注任务,显著降低了人工整理的时间成本。

而对于国际化团队而言,讯飞智能办公本X5的离线中英互译功能堪称“翻译神器”。在无网络状态下,用户可实时将中文语音转写为英文文本。这一功能不仅适用于跨国视频会议,还能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外文资料。

笔者在测试中录制了一段英文演讲,其离线翻译功能近乎即时性完成转写与翻译,且语义通顺、语法正确。此外,系统支持 8 种外语互译,满足多语言办公需求。

效率化办公从“工具”到“智能伙伴”的进化

讯飞星火大模型在该终端上的优化,不仅体现在算力层面,更在于其对办公场景的深度适配。

在传统办公中,会议记录往往依赖事后整理,而“边录边写”功能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用户可在录音的同时手写补充要点,会后通过“即点即读”功能回听录音并高亮转写文字,快速定位关键信息。我们尝试使用一场约1小时的跨部门协调会,讯飞智能办公本X5不仅完整记录了所有发言,还通过会议纪要功能提炼出12项行动项,并按优先级排序。

后置 5MP 文档扫描摄像头支持纸质文件的快速电子化,结合 iFLYTEK DocScan 技术,可实现手写批注与印刷体转换的无缝衔接。 而OCR 排版美化功能,通过大模型对手写内容进行语义分析,不仅能将潦草的字迹转为印刷体,还能智能纠正错别字并优化格式。

笔者测试了一段整体偏行书的手写笔记,系统成功识别并修正了 90% 的错误,同时将标题、正文、序号等元素分层排版,提升了可读性。此外,系统还能根据内容自动调整段落间距和字体大小,使笔记呈现更专业的排版效果。

效率化的应用体验还不止如此。这矿产破支持手绘思维导图功能,其允许用户直接在屏幕上绘制分支结构,系统会自动将手写内容转为印刷体并生成层级关系。这一功能在项目规划与头脑风暴中尤为实用。例如在策划新产品推广方案时,用户可通过手绘思维导图快速梳理市场定位、目标用户、营销渠道等关键节点,系统会实时优化结构并生成可编辑的思维导图。此外,日程管理模块通过圈选生成待办事项、五角星标记关注点,可自动生成日报/周报。

笔者发现系统能智能关联笔记与日程,例如在“项目进度会议”中提到的“客户反馈”,会自动链接至对应的笔记页面,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与联动。

而对于日常办公应用,讯飞智能办公本X5支持Word、PPT、PDF等格式的审阅与批注,结合手写笔的精准触控,用户可直接在文档上添加批注、修改图表或调整格式。尤其在审阅客户提交的合同草案时,用户可通过手写笔快速标注争议条款,并同步生成修订版本。而内容也同样可以通过“读写笔记”App实现办公本、手机、电脑三端同步,用户可在电脑端深度编辑手写笔记,或通过手机端随时查看会议纪要,真正实现“多端协同、无缝衔接”。

总结

讯飞智能办公本 X5的功能化表现可谓细致入微、极致丰富,我们所述也不过这款产品核心功能中的冰山一角,但仅此也足以证明,智能办公本的未来,正从“记录”走向“智能决策”。

讯飞智能办公本 X5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融合,重新定义了智能办公的边界。其五大离线 AI 能力与全链路安全设计,不仅解决了数据隐私问题,还显著提升了办公效率,而大模型的深度优化与行业适配,则进一步拓展了其在专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加之轻薄便携的机身、超长续航能力以及专业级书写体验,使其成为商务精英的得力助手,是一款值得推荐的智能办公设备,尤其适合对效率与安全有严苛要求的企业高管与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