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新笔记本Hi MateBook D 16与Hi MateBook D 14一经上市,瞬间掀起市场关注热潮。其配备通过德国莱茵低蓝光认证的高清护眼屏,搭载全新英特尔®酷睿™5处理器,并融合智慧体验,针对高强度办公场景下的数适护眼、多屏协同与性能需求进行了全面优化,为职场用户提供高效、智慧、便携的全场景移动办公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Hi MateBook D 16的产品优势进行全方位解读,让大家对其带来的办公效率提升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仅仅追求屏幕尺寸的扩大,16英寸笔记本的实现早已不再是难题。然而,要在轻薄便携、护眼体验、性能释放与智慧交互之间实现精准的平衡,同时在设计细节上做到精致完善,绝非易事。
Hi MateBook D 16的出现,让人看到了这一代大屏轻薄本新的可能性。它并没有止步于尺寸的简单放大,而是从屏幕、性能、连接、智慧体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优化,针对职场办公中常见的痛点,给出了更加契合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屏幕体验。Hi MateBook D 16采用了一块16英寸、16:10比例的全面屏,分辨率1920×1200,相比传统的1080P提升约10%的像素数量。90%的高屏占比设计,让屏幕边框几乎隐形,沉浸感显著增强。更重要的是,这块屏幕通过了德国莱茵TÜV硬件级低蓝光认证,支持DC无频闪调光,搭配雾面防眩光处理,即使在长时间办公、高强度对屏使用中,也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提升工作舒适度。
在效率层面,16:10的黄金比例为常见的办公场景提供了显著优势。多窗口并排、文档与数据表同步查看,或者一边视频会议一边笔记记录,都可以在一个屏幕上自然展开,大幅减少了窗口切换和频繁滚动带来的割裂感。
性能方面,Hi MateBook D 16搭载了全新英特尔®酷睿™5处理器,配合Intel® Graphics显卡,既保证了日常多任务处理的流畅性,也为专业办公、轻量图像编辑、基础视频剪辑提供了扎实的性能支持。通过Fn+P组合键,可以在需要时快速切换到高能模式,充分释放处理器潜力,满足临时高负载场景下的性能爆发需求。
为保证性能释放的持续性,Hi MateBook D 16在散热系统上也下足了功夫。双鲨鱼鳍风扇设计,有效提升了整体散热效率。实际体验中,即使长时间高负载运行,机身表面温度控制得相当理想,且风扇噪音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办公环境中几乎察觉不到干扰。
续航表现同样出色。Hi MateBook D 16内置70Wh大容量电池,在中等负载办公模式下,续航可稳定支持9小时以上。配合65W超级快充,短时间即可补充大量电量,无论是临时出差还是外出会议,都能减少对电源接口的依赖。此外,还有超稳Wi-Fi体验,最远稳定连接距离可达270米,在复杂网络环境下也能保持高速低延迟,非常适合需要远程办公、在线视频会议频繁的用户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Hi MateBook D系列在跨设备互联与多屏协同体验上也实现了全面升级。依托超级终端功能,Hi MateBook D 16 能够以极简的「一拉即合」操作,快速连接手机、耳机、平板等智能设备,实现跨设备文件传输、应用接力以及窗口扩展。连接完成后,可直接在PC端无缝操控手机界面,同时最多可开启三个手机应用窗口,轻松实现社交消息回复、文档编辑与资料检索等多任务并行处理。对于需要频繁在手机、平板与电脑间切换工作的职场人士而言,Hi MateBook D 16 的超级终端功能显著优化了设备间的协作效率,大幅提升了日常办公生产力。
在智能体验方面,Hi MateBook D 16支持AI慧眼功能,配备自然对视、人脸追踪等会议增强技术;支持智慧语音输入,让会议记录变得更加高效。细节上,配备了独立数字小键盘和1.5mm高键程软着陆键盘,大幅提升了数据录入的效率与打字手感;电源键集成指纹识别,开机解锁一步到位,进一步优化日常使用体验。
除了Hi MateBook D 16,Hi MateBook D 14的表现也值得称赞。如果需要一款兼顾轻便与效率的选择,可以考虑入手Hi MateBook D 14,它同样拥有护眼全面屏、多设备协同、智慧体验与强劲性能,同时1.39kg的机身重量、15.9mm的厚度,使它在灵活性与可靠性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尤其适合经常移动办公或者频繁出差的职场人群。
综合来看,Hi MateBook D 16和Hi MateBook D 14两款产品围绕生产力工具的标准,做了全链路体验的升级。从护眼屏到稳定性能,从多屏协同到细节打磨,它们绝对称得上是从实际办公需求出发,全面为高效、智慧办公服务的产品,3899元起的价格也让产品性价比拉满,现在预定还可享受国家补贴,近期考虑入手办公本的话可以作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