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中国2022年6月15日消息
近日,罗永浩通过微博平台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台,“离开”交个朋友管理层,称接下来将会再次埋头创业,并选择AR行业。
而一向被外界戏谑为“行业冥灯”的罗永浩也是继教育、网站、手机、直播之后,这次又将矛头指向了AR行业,尽管所偿还的债务还剩不到一个亿,但是依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而也引来了各界的质疑,不过根据罗永浩自述,再创业,他和他的合伙人认为只有两个方向是真正感兴趣并愿意投入后半辈子去做的,一个是电动汽车,另一个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由于汽车行业错过了最佳风口期,而且所耗费的资金和时间也是难以比拟的,因此将方向改为当今大热的虚拟AR行业制造。
不过,现在才入场AR行业的老罗,其实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知道关于AR其中不乏Google、微软、苹果、Meta等科技巨头扎堆其中。更不用说国内手机大厂也纷纷将目标瞄准AR眼镜,以及还有一大批创业公司如Magic Leap、Rokid、Nreal都似乎报以ALL in的态势去瓜分这块全新的蛋糕。
那么什么是AR?
AR全称Augmented Reality,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AR等同于真实世界 + 数字化信息。
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
可以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而目前关于AR的定义,正如罗永浩所说“我们相信 AR 就是下一代计算平台,这在科技界很大程度上也是共识了,并不是我们的创见。”
在概念变成现实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各个科技大佬耗巨资研发的AR眼镜,而背后的逻辑就是借助XR(AR是XR概念的一部分)技术期望实现网络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的进化,即,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的融合交互。而作为终端设备AR眼镜可将其现实化,并且在理想设计中,它轻薄可穿戴。
当然在影视作品之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失控玩家》中的墨镜,当男主角盖伊带上墨镜后,便进入游戏世界。不同于VR头显所给予的沉浸感不同,理想中的AR产品试讲虚拟三维立体影像叠加到现实之中。
但是,影视作品更多程度上具有艺术创作性,现实情况还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如网络基设、显示技术、交互技术等。
那么谁在做AR?
尽管AR领域还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但是依旧吸引了众多资本的青睐。今年5月,GoogleI/O大会带来多项AR领域更新,包括ARCore Geospatial API和可实时翻译的AR眼镜概念机“One More Thing”。
以及Meta正在开发项目代号为Nazare的商用AR眼镜,以及消费级的第二代产品Artemis。还有苹果的AR/MR,根据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预计,将于2023年WWDC前上架。
而且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和国内在AR领域的投资分别以374亿和181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因此,可以预见的是,AR是下一个科技巨头进行“军备竞赛”的新赛道。
罗永浩进军AR有几成胜算?
首先,罗永浩选择创业AR一方面是基于新一轮科技革新和产业变革的大环境之下,所做出的行业判断;另一方面,AR产业也正走向成熟,不少的AR产品也正被广泛应用。因此罗永浩认为,通用型AR设备大规模商业化大概会在五年后基本成熟,在这五年,其硬件团队会每年研发一款工程机,原则上仅限内部开发使用,直到商业化条件和整体环境大致成熟再开售。
期间,罗永浩称其公司会做一些相对比较有确定性的收入,比如垂直类 AR设备,如AR眼镜等,完全可能两三年内就商业化成功。
但是,从老牌科技公司的研发时间来看,能够正儿八经打入主流市场作为消费级的AR眼镜还没有出现。以苹果为例,虽然自2006年开始就申请VR/AR专利以及人才的全面招揽和企业收购,但是直至今日依旧没有做出成熟的AR产品。虽然这一点于苹果自身“十年磨一剑”的品牌特性有关。
但是,以罗永浩所预想的时间来看5-10年,这个时间段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可不短。不过老罗认为在此期间:一是将技术落地、复用到VR软件上;二是B端特殊用途的垂直类型AR设备。
不过,老罗转而面向ToB领域是十分聪明的。毕竟无论是从初代Google眼镜,还是微软的Hololens都因为价格高昂和投入资金大等原因,并没有消费市场所接受,仅仅只能变成小部分人的特殊玩具,而被迫停产。
因此,想要打通消费级市场,还需要太多门槛需要跨过。而转向面对ToB领域还可以体现出AR技术的应用价值,也是老罗可以成功的机会所在,比如蔚来在NIO DAY上发布了专属AR眼镜,匹配ET5的全景数字座舱,该车可实现全感官沉浸体验。以及华为公开了一件智能穿戴设备相关专利,是一种用于辅助汽车驾驶/自行车与摩托车骑行的AR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但是,在ToB业务里如何抓住客户痛点,以及如何形成标准化。以此为下一代产品更新迭代做指引也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AR行业的发展从最开始的设想,到如今相关产品的研发,可以看到这长达10年的时间里AR在进步。那么对于罗永浩此番进军AR即使机遇也是挑战,更是洗刷“行业冥灯”的最佳证明。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