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云到达摩院再到新基建,阿里技术11年征程一路开挂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龚进辉   2020-05-24/08:43
  • 1e0f02a0ef691d686ed0ba4a3840ebc2.png

    作者:龚进辉

    2017年3月,阿里启动“NASA”计划,将动员全球2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投身“新技术战略”,面向未来20年组建一支研发部门,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当时,时任阿里CTO、现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直言,“过去18年来,阿里商业做得太成功,掩盖了技术的光芒。”

    7个月后,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宣布成立达摩院,计划5年投入1000亿元。现身站台的阿里创始人马云毫不讳言自己不懂技术,“我确实不懂技术,但承认不懂技术不丢人,不懂装懂的人最丢人。”对于外界认为阿里一直是BAT中技术实力最弱的公司,马云并不认同,“因为阿里商业平台做得太好,它的技术实力才会被忽略。”

    言下之意是,阿里一直是技术驱动型公司,而证明自己技术实力一流的最好办法就是靠业绩说话,阿里做到了。昨晚,阿里发布2020财年(2019年4月初-2020年3月底)财报,高科技板块表现尤为抢眼,阿里云收入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62%,强劲业绩推动阿里云估值上涨至770亿美元,是一贯以技术驱动形象示人的百度市值的2倍多。

    因此,面对如此硬核业绩,外界是时候刷新对阿里的认知:阿里不仅是一家成功的消费型商业平台,更是一家足以跻身世界顶级的高科技公司。

    阿里云抢占市场先机

    继2020财年Q3阿里云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107亿元)后,Q4营收再创新高,达到122亿元,至此全年营收达到惊人的400.16亿元。对比历史数据,2015财年阿里首次披露云计算营收,当年阿里云收入为12.71亿元,短短6年间营收猛增31倍。

    与营收一路飙升相匹配的是阿里云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目前,全球公有云市场已呈现“3A”格局,即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强势领跑。其中,阿里云在亚太和国内市场表现尤为抢眼。Gartner数据显示,阿里云在亚太市场排名第一,2019年份额上涨至28%,逼近亚马逊和微软总和。Canalys数据则显示,阿里云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6.4%,占据半壁江山。

    02b3942fcaf069928561f26a7e96e736.jpg

    别看现在阿里云如日中天,早期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无比艰辛、困难重重,在阿里内部沦为笑话,王坚更是备受质疑,甚至被贴上“骗子”标签,不少员工提醒马云别被他忽悠了。不过,眼光独到的马云力排众议,选择力挺阿里云,并承诺“一年投10亿,坚持投10年”。

    2010年3月,马云与李彦宏、马化腾激辩云计算,成为日后阿里云抢占先机的最佳注脚。当时,面对云计算这一新生事物,李彦宏不以为然,直言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马化腾则认为,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云计算资源,确实有想象空间,但现在还太早了。

    马云与他们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云计算最后会是一种分享,数据处理、存储、分享的机制,并警告不能小瞧这种机制,云计算可能蕴藏颠覆性力量。说白了,马云暗示云计算大势所趋,是未来,是阿里必须实施的战略。回头来看,10年前三位大佬对于云计算的认知差异,早就为当下市场地位分野埋下伏笔。

    8ff63711933496fb67a5c83706a05236.jpg

    过去10年,阿里云一路发展壮大,不仅打造飞天系统这一最重要的成就,而且成功扛住双11流量洪峰,每年双11都是阿里技术体系的大练兵。在我看来,2009年阿里云横空出世是阿里技术发展的分水岭,2009年之前技术是支撑业务的配角,更多是为了支持商业和生意而存在,2009年之后经历了从技术支持商业,到技术融入商业,再到技术改造商业,直到技术驱动商业的彻底转变。

    技术融入商业的标志是阿里独创“中台”技术思想,即“中台”主要负责打通数据和业务,形成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双中台”;2015年12月,阿里提出“大中台”战略,并成立中台事业群,由此进入技术融入商业的阶段;2018年底,大一统的技术体系让阿里庞杂业务(分为IaaS、PaaS、DaaS、SaaS和BaaS五层)以技术之名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阿里CEO张勇眼中的阿里商业操作系统,代表技术驱动商业的时代来临。

    曾几何时,业界将BAT各自优势概括为“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如今这一说法悄然被改写。强于技术的百度早已跌出BAT,而屡被质疑技术实力平平的阿里用20年创业史的一半时间完成技术体系重塑,包括技术架构、技术路线、技术储备、技术文化等,再造自己,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估值是百度市值两倍有余。这不仅是对阿里持续深耕技术的回报,也是对外界质疑的强有力回击。

    达摩院、平头哥正在崛起

    不可否认,阿里云是阿里技术突飞猛进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阿里技术长征之路并未就此止步。2017年10月、2018年9月分别成立的达摩院、平头哥,为阿里加码技术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8e58ecaebc9e2fd1b8d88729fde62649.jpg

    先说达摩院,早在成立之初,马云就对达摩院的发展提出三大要求:“活得要比阿里长”、“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必须面向未来、用科技解决未来的问题”。高起点决定达摩院必须在科研投入、人才引进、课题研究上领先一般研究院。

    对此,达摩院计划5年投入1000亿元用于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探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并组建豪华研发团队,拥有10多位IEEE FELLOW、30多位知名高校教授,吸引金榕、元尊等顶级大神加盟。同时,达摩院形成“4+X”研究架构,设立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和X等研究实验室,今年还专门面向5G等前沿通信技术设立XG实验室,研究方向日趋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张建锋以阿里CTO的身份来负责达摩院,让达摩院的基础研究与阿里业务结合得更加密切。成立2年多以来,达摩院可谓硕果累累,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累计发表近500多篇论文,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视觉计算等领域算法斩获50多项世界第一,并将研究成果落地各行各业。

    比如,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推出业界首个实现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方案,在多个半封闭园区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物流车日常化运营。疫情期间,达摩院AI技术走进抗疫一线,在疫情咨询、病例诊断和送餐服务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技术更有温度。

    05daee4914d0914d823ac349eafe6f2b.jpg

    再说平头哥,2018年,中兴被美国封杀事件,使全行业意识到芯片等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在此大背景下,阿里将收购而来的国产芯片企业中天微与旗下达摩院芯片团队整合,并取名为“平头哥”,希望新公司发扬“生死看淡 不服就干”的精神。当时有人不解,身为互联网公司的阿里不做硬件,为何要涉足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失败风险高的芯片领域。

    对此,张建锋曾解释道,一是想要真正把云技术握在自己手中,就必须向部件深入,从最底层技术上做到自主可控;二是从未来技术趋势来看,云平台和IoT平台的成功必须依靠软硬结合。在芯片技术上,平头哥的定位是做端上芯片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帮助企业设计专用芯片,在云端平头哥则聚焦顶级AI算力,赋能阿里云数据中心。

    比如,去年7月平头哥推出的最强RISC-V芯片处理器玄铁910,就是帮助企业设计自己的专用芯片。紧接着8月、9月又分别推出芯片设计平台无剑平台、最强AI推理芯片含光800。从终端处理器IP、终端芯片设计平台SoC到云端AI芯片,阿里芯片布局基本成型,希望“端上做芯片基础设施,云端为企业提供普惠算力”。

    当年阿里推动“去IOE”,最初源于对自身业务的危机感,成功实现后不仅让阿里受益,更惠及全行业。如今平头哥主攻IoT和AI领域同样如此,首要出发点是自身技术架构的需要,一旦取得突破,将带动下一代AI驱动的半导体研发、设计和制造领域,加快国内芯片自主研发进程。由此可见,阿里造芯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阿里布局新基建赢在未来

    2个月前,中央高层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时之间,“新基建”成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一个热门词汇,新基建将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成为业内普遍共识,也为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阿里便是其中之一。张建锋表示,云智能是阿里核心战略之一,已坚持投入11年,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少投入,反而要加大投入,代表阿里云对数字经济充满信心。今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彰显了其持续发力新基建的坚定决心。

    e9f26115a780e80be844b96defa572b8.png

    据悉,这笔巨资将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未来3年力争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规模再翻几倍,全力冲刺全球最大的云基础设施;二是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换言之,投新基建、投技术是阿里云战略重点,不仅有助于阿里云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也将使阿里整体技术实力更进一步。

    其实,新基建并非新生事物,云计算、区块链都属于新基建范畴,阿里在这两方面均走在行业前列。截至今年4月17日,阿里(含蚂蚁金服)全球区块链专利数累计2344件,覆盖16个国家,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已在50余个场景中落地,为供应链金融、物流、公益慈善等众多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依稀记得去年9月,在阿里云成立10周年节点上举办的云栖大会,各种细节无不提醒人们:阿里用10年蜕变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去年11月,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1月,阿里云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两大奖项,接连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使“技术阿里”的人设更加深入人心。

    如今,阿里云大力布局新基建、重仓技术,是决胜未来的明智之举,前者抓住企业全面上云的风口,后者从享受人口红利转变为向技术要发展红利。可以预见的是,面向下个20年,阿里将进化为一家将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的更纯粹的科技企业。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