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人工智能长虹企业转型见成效

  • 来源: 驱动中国   2016-08-22/10:04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报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研究》显示,2015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达203.9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361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21%。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向家电领域渗透,并推动家电智能化升级。上个月末,长虹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推出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作为CHiQ家电的迭代产品,人工智能电视不仅具有业内顶级的视、听参数标准及显示技术,强大的自然语音交互、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在大数据支撑下,这台电视机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自成长功能。

    业内观察人士表示,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下,人工智能电视正在改变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物联数据开始呈现出商业价值。困扰家电业智能化转型的瓶颈已被打破,人工智能成为家电业发展风向标。

    人工智能家电前景良好

    1972年,长虹试制出第一台黑白电视。2016年,长虹推出全球首台人工智能电视。从最初的“跟随”到今日的“领跑”,经历了整整44年。

    和很多有“故事”的家电企业一样,这44年中长虹也经历了数个轮回。即登顶过国内彩电业的霸主宝座,也经历决策失败而走下神坛。幸运的是,拥有着“女排精神”的长虹始终没有放弃,多年来在核心技术上的持续打磨,在经历过发布“新三坐标”、布局CHiQ终端、推陈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构建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后,长虹的CHiQ人工智能电视正式落地,并接受了市场的“大考”。

    中科院计算所教授张云泉认为,在智能家居领域,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解决产品感知和控制等层面;少数主力品牌商开始着手家庭自动化,解决产品链接、协同等问题;人工智能家电技术在家电上应用是最高层面,意味着传统人机交互模式将彻底改变。

    长虹人工智能电视在家电领域落地,这意味着“深度学习”功能将在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上逐一体现。大数据将以家电为载体,充分释放出物联数据的价值和力量。

    随着《中国制造2025》发布和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支持,在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中,智能硬件平台占比高于软件集成平台,达到59%。未来随着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商业化推广,市场份额会逐步加大。

    智能化转型硕果呈现

    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目前,全球顶尖的IT和互联网、制造业企业纷纷加入战局。包括Google、Facebook、微软在内的科技巨头均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作为家电业首个推出人工智能家电的长虹,在国企改革同时,企业智能化转型成果正在一一落地。

    今年年初,在长虹“十三五”战略规划中,家电、IT、军工等主营业务与智能服务、移动通讯等新兴业务拆分并行,成为了支撑长虹持续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6月,长虹美菱推出了具有“空间智变”功能的CHiQ2代冰箱及CHiQ智慧空气管家。除了达到行业顶级的硬件参数标准外,大数据接入终端是一大亮点。据了解,长虹的冰箱、智慧空气管家等产品可以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进入“自学习”状态,例如CHiQ智慧空气管家可以自动记忆用户对于室内空气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自动调节、自动平衡室温等功能。在白电产品上,终端“自动学习”功能便已经开始呈现。

    7月,长虹更进一步,推出了能够与人“自然语音交流”的电视。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小白”的判断下,电视可以依据用户的模糊指令提供丰富的搜索结果。例如,用户告诉“小白”“南派三叔”几个字后,“小白”会通过数据库进行逻辑判断,在短短3秒内推送给用户搜索结果,其中包括热剧《老九门》以及“南派三叔”的相关作品等。

    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小冰项目运营总监徐元春看来,人工智能拓展到智慧家庭,最重要的是人和设备的对话平台。“人和机器最理想的交流方式绝不是通过任何媒介,而是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人类社会在持续进化,对话是最直接、最简单、最核心的交流方式。”徐元春表示。

    在长虹的CHiQ家电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功能等均已呈现,但这些只是长虹涉足人工智能大湖的“一瓢水”。据了解,长虹自2013年涉足人工智能领域至今,已掌握机器人学、机器学习等多项技术,CHiQ2代冰箱及人工智能电视等终端,仅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开始。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