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线不久的滴滴顺风车推出了名为“桔色星期一免费顺风车”的活动,并在楼宇电梯等屏幕上开始铺设广告,但很快便有细心人发现,这与此前滴滴快车在上个月被政府部门明确叫停的“橙色星期一免费坐快车”活动如出一辙。在快车政策高压之下,滴滴顺风车是否只是“披着拼车皮的专车应用”引发质疑,其相同活动二次出炉更被认为是对上月北京政府相关部门约谈事件的讽刺性回应。
从当前互联网用车领域几种主要形式来看,打车应用、专车应用都各自遇到发展难题,且短时间内难有突破,唯独拼车应用因公益互助、绿色出行等优势,取得了包括政府、私家车主、乘客在内的一致支持与好评,成为用车领域最具“互联网+”特征、前景最为光明的产业模式之一。
滴滴顺风车推出伊始,人们普遍认为这将是其大举进军拼车领域的开始,但不久之后的表现,却让人看到滴滴顺风车与公益互助的拼车本质不但相距千里,而且还沦为了专车快车躲避监管的马甲。业内人士分析,滴滴顺风车的核心问题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滴滴顺风车车主门槛极低,对车主的车龄、车型没有审核,这就造成了大量专车甚至黑车混入顺风车的局面,而在车主接单后,订单即刻生成,乘客没有甄别选择的权利,这给乘客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出行体验也大大降低。
再者,眼看着拼车市场里的龙头老大嘀嗒拼车越做越强,滴滴顺风车不惜重金砸向拼车市场以期扳回一局。但是这个重金砸出来拼车市场却是一个扭曲的、与互助出行的初衷越来越背离的拼车市场。
伴随着滴滴顺风车对车主提供的高额补贴,越来越多趋利的专车、快车甚至黑车司机不断加入到滴滴顺风车的队伍中来,从滴滴顺风车推送的路线看来,真正邻里间的顺路订单非常的少,而这些非顺路的订单在高额补贴利益的驱使下,正在被专车、快车和黑车的司机接走。此时的滴滴顺风车已经成为滴滴专车快车业务躲避政府监管的一个马甲。
另一方面,滴滴顺风车采用乘客到达目的后付款的专车模式,经常出现乘客到达目的后因种种原因不能或拒绝付款的尴尬情况,其实是将车主与乘客放在了不平等的位置上,而且订单取消率很高,变相的专车快车模式让乘客和车主的共享出行体验都受到了损害。
以此次“桔色星期一免费顺风车”的活动来看,与滴滴快车“橙色星期一免费坐快车”几乎完全一样。要知道,滴滴快车当初举办该活动期间,曾遇到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北京市公安局公交保卫总队联合约谈,明确指出其业务违法,随后其官方微博便发布公告称取消“橙色星期一免费坐快车”活动。此次偷梁换柱的做法,又是否是滴滴方心有不甘,存心叫板政府部门?
由于滴滴在打车、专车领域不断做大,品牌知名度很高,再加上与快的合并后获得腾讯和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背后撑腰,做事“硬气”似乎可以理解。但滴滴顺风车偷换概念,与专车运营类似的机制设置,导致滴滴顺风车车主劣币驱逐良币,真正怀抱互帮互助目的的车主不愿意投身其中,投机者却猖獗。
本来健康、绿色的拼车行业,正在因为滴滴顺风车的加入而受到污染,拼车的公益性成为其推广原有快车业务的障眼法,甚至成为其与政府部门、法律法规抗衡的挡箭牌。这样的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在滴滴顺风车的“换皮游戏”之下,出行用车领域的“互联网+”到底路在何方?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