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同时亮相12款4G终端 欲大攻国内市场

  • 来源: 新浪网   2014-04-10/10:31
  • 今日消息,在TCL集团春季发布会上,TCL通讯发布了其具体规划,即未来TCL通讯将转型为“领先的全球移动互联网企业”,重点致力于家庭云和个人云的服务端打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智能终端产品,同时,TCL通讯一口气展示了12款4G手机,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智能路由器。

    U9888P2DT20140410003336[1]

    将转型全球移动互联网企业

    此前TCL通讯发布了“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双+转型战略,此次会上,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进一步诠释了该战略,并公布了包括搭建O2O平台、建设铁粉团社区等一系列落地措施。

    对此,TCL通讯COO王激扬表示:未来TCL通讯将转型为“领先的全球移动互联网企业”,重点致力于家庭云和个人云的服务端打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智能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及附件业务领域。

    比如关于家庭云和个人云服务,据悉,TCL通讯将依托自身在通讯领域的积累和沉淀,以智能手机为龙头,全面涉足平板电脑、无线路由器、数据卡和家庭无线网关等领域,并以此为基础,基于家庭云和个人云,在无线传输、远程控制、信息存储安全等方面发力,创新和开发设计更独特、功能更全面、服务更体贴的产品。

    “TCL集团的云战略是一个从个人到家庭、到社区、到企业、到智慧城市,一个个逐步发育的服务群,它包含了家庭云、个人云、大数据等等一系列东西。”TCL集团副总裁、TCL通讯COO王激扬如此透露:

    他表示,随着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将会由通信终端向信息云平台演进,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也会进一步融合。因此,TCL通讯将会采用外聚内合的模式,对外与互联网、行业应用与服务最优势力量结盟,如腾讯(531.5, 8.00, 1.53%, 实时行情)、百度(157.68, 6.72, 4.45%)等,提升自己在应用与内容方面的实力;对内,则以移动终端为中心串联起集团内部各产产业产品,实现手持终端与多媒体、与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真正构筑起家庭云体系,帮助用户实现方便、快捷的智能云生活。

    同时亮相12款4G终端

    本次会上,TCL通讯也全面展示了其4G终端储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智能连接设备、数据卡和家庭无线网关等多款4G智能产品,总数多达12款,包括全球最薄LTE手机S838M、超窄边框智能平板POP8、4G LTE智能路由器H850、超长待机4G LTE移动热点Y852、迷你42M数据卡X715等。并在现场展示了强大的互联网娱乐功能体验,包含手机互联控制、家庭云存储、媒体分享、互动游戏等。

    例如作为当前全球最薄的4G手机,TCL S838M机身厚度仅为7.45毫米,采用NCVM金属不导电真空镀膜技术及隽永拉丝工艺,堪称当前最薄最时尚的“4G手机”。

    又如刚刚新鲜上市的“TCL么么哒”手机S720也颇为抢眼,搭载八核极速处理器MT6592,超薄窄边框设计,5.5英寸超大IPS屏幕,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支持1080p 30fps/720P 60fps高清视频拍摄。Android 4.2最新版本系统,8GB ROM内存,拥有450小时低功耗待机时间,价格却仅778元,首批限量的10万台产品在4月1日开放购买后,当日即被一抢而空。

    欲大攻国内市场

    据了解,2013年,TCL通讯全球出货量达5520.1万台,第四季度位列全球第五,居中国手机终端厂商之首。

    另外,今年一季度TCL通讯实现手机销量为1360.8万台,同比增长60.4%,其中,智能手机销量为631.6万台,同比大增334.5%。其中,3月份手机销量为463.8万台,同比增长57.7%,智能手机销量为227.3万台,同比增长348.9%。智能产品销量占手机及其它产品总销量的49.0%。

    其中,今年3月TCL通讯国内外市场的销量分别为42.62万台和421.23万台,差距比较大。

    不过,TCL通讯坦言,今年将大举发力国内手机市场。此前,TCL通讯发布了“4G玩家”战略,旨在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市场机遇、联动资源合作,快速跟进运营商4G产品规划节奏,推出手机、PAD、数据卡等多形态4G终端产品。

    “未来,云服务平台的建设、4G产品及服务的探索,将是TCL通讯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TCL通讯也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并继续加强各方合作,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借此让TCL集团的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战略在消费端实现”,王激扬如此表示。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