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受惠者 看运营商的4G价格战

  • 来源: 新华网   2014-03-19/10:07
  • (中国网事·4G价格战)运营商开打4G价格战 用户能得实惠吗

    u=178852954,3462528928&fm=23&gp=0[1]

    新华网深圳3月19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叶前)在工信部发放4G牌照一百多天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相继开启4G商用。在4G网络差、资费贵的争议声中,中国联通18日发布的全网统一套餐资费标准直接将入门消费下探至百元以内。两天前,广东移动向用户新推出了两款百元内的套餐。4G初上,价格战已然开启。

    4G贵不贵?

    根据中国联通发布的套餐资费标准,入门的76元月套餐包含200分钟国内语音通话和400M不区分2G\3G\4G的流量。广东移动58元的入门套餐则包含50分钟国内语音通话和200M不区分2G\3G\4G的流量和200M的4G专属流量。

    通常,选择更高消费的套餐,单价会越便宜。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低档的套餐计算,套餐内每M流量约0.17元和0.2元。套餐外流量单价则更贵一些。中国联通公布的套餐外的流量单价为每M0.3元,中国移动则与套餐一样区分4G与非4G流量,4G单价0.19元,2/3G则需0.5元。

    在4G刚刚开通时,有网民调侃:4G一夜忘关,一觉醒来房子就归运营商了。尽管这是个笑话,但却也反映出流量真的还不便宜。对此,两大运营商也都声称给出“关爱”措施:流量和消费双封顶,单个用户每月流量达到15G即会暂停数据通信,而消费达到一定程度后则会停止计费免费继续使用。联通和移动给出的上限消费分别为600元和500元。

    网民惊叹:这样的保护未免太“迟”了。

    毕竟,手机用户一般每月平均消费(APRU值)不过百元,五六百的月通信消费已经是相当高。

    价格战迹象初显

    回望2009年3G商用之初,运营商推出的3G套餐相较于2G时代或保持一致或有不同程度的上浮,随之也逐步带来了从语音消费到流量消费的转变。然而进入4G时代,运营商并没有提高门槛,反而有所下调。

    作为率先试商用4G的中国移动,全国统一的套餐资费最低128元。不到3个月,拥有超过1亿用户、最大的省级运营商新推出两款百元以内的套餐,最低门槛更是下调至58元,不到最初入门套餐价格的一半。

    与此同时,一些用户还批评,中国移动推出的套餐流量多为4G专属流量,通用流量较少,而目前4G网络覆盖不好的情况下,4G流量再多也可能流于摆设,根本用不上。

    后来者的中国联通看来“吸取了教训”。全网统一套餐标准直接将4G用户门槛定至76元,比3G入门套餐高出10元,同时采取4G/3G一体化资费策略,套餐包含流量不区分2G/3G/4G。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18日在发布会上说,中国联通4G资费政策第一就是简洁,较3G套餐更简单,业务量更多,流量单价更优惠。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钟天华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披露,广东移动正在讨论新的套餐设计,将尽可能简化,有望不再区分2G\3G\4G。

    业界人士预计,随着三大运营商都开通4G服务,特别是已有运营商推出流量一体化资费,未来一体化将是大势所趋,由此也渴望带来流量消费的大幅增长。

    敏感的“套餐未完流量清零”

    套餐内流量转入下月,能否实现?

    此次中国联通新公布的套餐并没有触碰这一通信行业的敏感神经。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此前回应说,消费者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套餐,避免流量浪费。

    在购买套餐时,用户和运营商确实已达成预定:以优惠价格购买的套餐限定时间,即一个月用完。因此,由此引发了一些法律界和业内人士的争论。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认为,套餐内到期未使用完流量清零的做法并不违法。

    有网民说得好:实际上,消费者之所以对此有意见,矛盾点并不是流量清不清零本身,而是通信资费依然偏高,运营商依然给人垄断以致“店大欺客”的印象。

    在即将进入4G和流量经营时代,用户的流量消费会进一步增长,如何吸引用户?

    在通信产业,按照惯例,一旦资费确定,只能箭头朝下,几乎没有“提价”的可能。未来,运营商竞争只能在更大流量上做文章。看到美国乃至香港等地运营商动辄几十元就不限流量的套餐,国内用户只能“艳羡不已”。

    常小兵在全国两会期间说,受制于无线频率资源有限,流量包月不封顶暂不能实现。但可以肯定的是,用的越多,单价就越便宜。而购买的流量越大,其有效使用期限也就越长。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