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京:坚实发展 迈向数据驱动的企业

  • 来源: 比特网   2014-01-20/11:07
  • 在日前召开的2014用友伙伴大会上,用友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表示,2014年,用友公司将继续大力推进“平台化发展 产业链共赢”的新三年业务策略,并与伙伴一起共铸“数据驱动的企业”。

    用友的坚实发展和创新动力源于公司对整个市场机会的把握。王文京认为,目前,软件产业正面临三大机遇:首先,企业深入推进转型升级阶段,将会给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需求;其次,国家推进信息消费、国家信息安全需求、两化深度融合计划实施等同样给本土软件产业带来了机遇;第三,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四大新技术推动下,软件产业自身也在发生着变革,这种变革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用友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文京

      坚实推进新三年业务策略

    2013年初,用友推出“平台化发展 产业链共赢”新三年业务策略,经过一年的努力,不管是平台化,还是产业链,用友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依据这一策略,用友公司的平台化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大型企业和组织的私有云平台UAP,二是公有云平台CSP。其中,UAP平台是目前国内所有针对大型企业和组织中包含业务最广泛的一个平台;而CSP作为为企业提供公有云应用的平台,用友已经打磨了两年的时间,未来,不管是小微企业的公有云应用,还是大中型企业的公有云应用,都将基于这一平台。

    除了平台产品之外,用友的产品体系中还包含有强大的水平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高端有NC6,中端有U8+、U9、PLM等,在低端有T系列产品,覆盖了从高端到中端、小微企业客户。而在行业解决方案里,不仅有政务,还有汽车、医疗卫生、烟草、审计、新道教育等。

    不仅如此,用友云达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但王文京也坦言,针对企业和政府的专业服务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用友云达只能提供其中一部分的服务,更多的服务还需要合作伙伴与用友共同提供。

    “用友不可能提供针对客户的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希望我们的平台可以成为大家的共享平台,我们的水平产品能够成为大家可以集成合作的产品基础。”王文京表示,“更多针对细分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需要和产业链伙伴共同合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用友公司去年开始推进“平台化发展 产业链共赢”的新三年业务策略。为此,在2014年,用友将把高端、中端两大业务线分拆为两个专业的公司,专注发展,其中用友股份公司专注高端业务,同时将U8+、U9、PLM等联合组建成专业的中端公司。

    王文京透露,此举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以专业公司的方式专注的把高端和中端业务发展好,进而实现高端业务的升级和中端业务的重振。可以预见,无论是中端还是高端,都将给合作伙伴带来更多更大的合作空间,这次分拆正是出于有利于推进产业链共赢的部署。

      持续创新 迈向数据驱动的企业

    去年年底,用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数据驱动的企业”。之所以提出这一理念,是因为在用友与伙伴合作共同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企业的业务、运营、管理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发展也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本质体现在驱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上。”王文京表示,“未来企业都将成为数据驱动的企业,企业的业务、运营也会在数据驱动模式下开展。”

    “数据将从说明过去、预测未来,转变为驱动现在决定将来。”王文京强调。如今,一批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是基于这一模式在运营,但数据驱动的企业这一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不仅仅停留在互联网公司。“今后,无论处于什么行业、无论规模大小,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数据驱动的企业”。

    在数据驱动的企业模式下,企业计算与企业信息化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计算的中心从以流程为中心变成以数据为中心;计算的终端从以PC为第一界面变成以移动终端为第一界面;计算架构从B/S架构变成云计算架构;计算范围从企业级扩展到社会级。

    事实上,催生数据驱动的企业这一模式的背后是新兴的四大革命行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这四大技术正在引发企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的革命性变化,也必将推动企业发展走向“数据驱动的企业”新模式。

    种种变化的背后影响和促进这样一个革命的四大技术就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这四大技术正在推动中国企业、全球企业的业务和运营模式革命性的改变,进而催生了“数据驱动的企业”这一新的企业发展模式。如同消费电子领域从模拟走向数字化的革命一样,“数据驱动的企业”是全球企业的一场新的变革。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