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公共交通的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尤为巨大,随着2月10日复工以来,基本的上下班出行,仍有不少人还是会担心会被交叉感染。这时,红利期已过的共享单车,成为了当前民众出行一个不错的选择。
1月29日,就连《人民日报》针对即将返岗的人员给出防护建议,其中就出行方式特别提醒:少坐公交,建议步行、骑车上班。
疫情来袭,对我们诸多餐饮、旅游、新零售等行业带来巨大影响,而对于出行而言,压力同样巨大,公共交通人流密集易交叉感染,疫情防控难度大,而单车出行具备随停随走、相对对立、灵活性大、还通风,毫无疑问是出行的最佳交通工具之一。
此次疫情对共享单车总体还是偏利好的,虽然因为疫情假期被延长,居民出行锐减,但这或许并不太影响共享单车营收,因为共享单车主要的粘性用户是包月客户,而且收假后群众的交通出行方式必然发生变化,公共交通出行减少,骑行数量增加并且多数为家与办公地间的两点一线的骑行,因此收假后可能还会增加大量包月用户,并且共享单车分布短期内可能还会更加均匀从而减少调度成本。
不过,未来一段时间,沉寂的共享单车行业能否迎来复苏,仍有待观察。短期来看,随着复工出行需要,共享单车随着天气转暖,将会迎来一段复苏,但共享单车的同样存在多次交叉使用,必要的消杀至关重要。
值得称赞的是,为了保障市民用车安全,疫情暴发之后,哈啰出行第一时间响应疫情防控要求,于广州成立了专项消杀运维队,保障每一辆出库车辆经过全方位消毒。哈啰单车广州运维团队每天早、中、晚对路面的共享单车进行消毒,尤其是对单车的车把手、坐垫等部位反复喷洒消毒液。
长期来看,原本共享单车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其管理和使用的漏洞如今已经显现,并且对城市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今它的红利时期已经过去,资本家也不再持续投钱,没有资本的维持运营难以继续,共享单车注定成为昙花一现。共享单车难以独成一家,必须背靠大树,未来,阿里的哈啰单车、腾讯系中滴滴的青桔、小蓝单车,美团的摩拜单车,能走多久,还是要看其经营思路如何转变。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