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器官芯片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消息,国家标准GB/T 44831-2024《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已于10月26日正式发布,该标准由该院校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的顾忠泽教授团队主导完成。
此次国家标准的制定,汇聚了包括东南大学、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以及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等在内的21家单位共同合作。
新发布的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皮肤芯片的相关术语、外观要求、细胞来源、组件性能以及生物性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这些规定将适用于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的皮肤芯片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检测,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统一的标准。
皮肤芯片作为一种基于体外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新型培养器件,能够模拟皮肤的生化和生理特性,并具备屏障结构和功能。其独特的微型细胞和组织培养环境,使得皮肤芯片能够实现高通量和自动化的培养、检测,这为毒理检测、药物筛选以及化妆品评估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工具。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实验、动物实验以及人工皮肤实验相比,皮肤芯片有望成为更具效率和准确性的替代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该标准的发布将有效推动器官芯片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这也将助力我国在国际器官芯片技术领域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打破国际贸易壁垒、拓展国际市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