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祭奠成中国清明祭祀新风尚

  •   2022-05-20/11:47
  • 打开微信公众号,进入“思念堂”网上祭祀平台,“人物纪念堂”中,伴随着雄壮、低回的音乐,李大钊、瞿秋白、黄继光等革命烈士的图文事迹依次跃然于屏幕,滑动指尖可以为英烈们点烛、上香、供奉鲜花,也可留下追思感言。

    每至清明、春节等祭奠之日,这款名为“思念堂”的网上祭祀平台都会在数十万用户的微信朋友圈里被不断刷屏。25岁的小苏在手机上动动指头,便成为了第3201位向英烈鲜花的网友。

    打开“思念堂”操作页面,访问者可免费为故去的亲人创建专属“纪念堂”,并上传逝者的生平简介及生前照片。也可以选择焚香、点蜡、燃香、献花等方式来对故人进行祭拜,或也可撰写表达哀思的留言或者文章。

    当前,不少人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疫情之下清明节也能通过类似这样的手机平台、网站、自媒体来“献花”、“留言”表达思念。“指尖”祭奠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网友的推崇与青睐。

    由中国文明网举办的2021年“网上祭英烈”活动,全国各地参与人数超300万,留言近40万条。

    安徽省的各中小学也在今年清明期间,通过“思念堂”举办“网上祭英烈”活动,向革命先辈鞠躬献花,签名留言、书写感言。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网络祭奠这一新颖形式,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网上祭奠不仅提供了网友缅怀英烈的新平台,更激发了越来越多中国网民的爱国情怀。“思念堂”下设的“事件纪念堂”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五八事件”等纪念堂中,市民们除了可以为遇难同胞献花、点蜡、留言,还可以了解到相关历史事件背景。

    不过,一些网友也表示,网络祭奠如今的呈现的形式还是不够正式,缺乏祭奠的诚意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曹副主席则认为,“网络祭扫”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产物,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哀思,是移风易俗的好方式。安徽大学社会学系王教授也认为,“指尖”祭奠迎合了现代人的接受习惯,突破了时空距离,降低了操作难度,带来了祭奠的常态化及可持续。

    “时代在发展,当代人祭祀先人的方式可能有很多,但千万不能流于形式。我们需要的是心中对故去亲人存在一种真正的敬畏和缅怀,而不是满足了形式上的需求。”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说。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