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扣费成探探投诉重灾区 商业变现难道靠牺牲用户体验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宋涛   2022-02-25/17:29
  • 打开黑猫投诉官方网站,在搜索框输入“探探”,你会发现,近30天来,关于探探的投诉均与“强制开通自动续费”“误操作自动扣费”“不知情被扣费”“诱导消费”等问题有关。同时浏览累计的14000多条投诉,绝大多部分也与自动扣费有关,彷佛探探就是一个只会自动扣费的APP一样。

    在今天(2月25日)的最新4条投诉中,就有三条是关于恶意扣费的。有用户刚注册探探两天,就在充钱以后被无故封号。还有用户在使用探探期间,没有任何违规行为,但在刚充值VIP后,就被强制性封号。

    还有用户投诉探探强制规定开通免密支付后才能开通会员服务,点红心的时候弹窗直接免密支付开通了SVIP会员,根本来不及反应。更有甚者在使用过程中,刚想点着一颗爱心,就被弹出的SVIP支付截了胡,压根不给人选择支付的机会,瞬间完成免密支付订单。打电话给客服,客服也不同意退款申请。

    此外,还有用户投诉,购买探探会员服务被强制要求勾选自动续费功能,此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178元,期间未有任何提醒,收到支付宝账单才知道被扣费。探探行为已涉及欺骗消费,强制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累计投诉已达上万条,但几乎没有一条用户投诉收到探探官方的回应。同时,查询此前的公开报道发现,探探一路走来,一直充满着争议,最为严重的一次是2019年因为涉黄被全网下架,直到两个月后才重新上架。

    紧接着,2019年7月11日,探探因违反《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的要求,要求用户一次性同意开启多个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不同意则无法安装使用,被通报整改。

    然而时至今日,结合社交媒体、投诉网站等平台的风评来看,探探仍旧存在此类问题,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嫌。有用户投诉:“探探完全不把客户信息当回事,客户手机号属于个人隐私吧,老是发短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正常生活了。”

    虽然其他社交软件也存在此类问题,但是相对于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软件在基因上就更加的倾向于游离在法律边缘,探探如果还想要继续走下去,可能需要找到让自己更加“清白”的方式。

    而诱导消费,强制用户开通自动续费等问题,除了涉嫌欺骗消费者,违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外,不免令人联想到探探曾为了变现采取的“骚操作”。

    2021年4月,探探推出了一个名为“黑钻会员”的服务,价格高达每年49999元,虽然这个服务只是邀请制,只有超级VIP会员才能够进行申请,并且还要由人工来进行审核,但该服务能够带来的特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很多服务即使不开通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这之前,探探最贵的会员收费是720元/年,黑钻会员则是整整贵出了70倍。因价格高昂与服务内容饱受争议,探探这一操作也被嘲是“抢钱”、“吃相难看”。

    探探之所以如此激进,与其付费用户流失、用户规模减少不无关系。公开数据显示,截至截至2020年12月探探累计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了4亿。但实际上,探探在2019年用户数3.6亿时,付费用户数只有不到450万人。

    被陌陌收购的第一年,探探付费付费用户在2019年Q1达到过历史峰值的500万,随后探探的付费用户出现流失的情况,从历史最高的500万,减少至当前的350万。

    除了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探探还面临着用户留存的巨大压力。Soul、Uki和轻聊等同类别陌生人社交“后浪”正在崛起,用更简单高效的匹配方式瓜分着探探的市场。这一切都足够让探探感到焦虑,陷入慌不择路的变现困境之中。

    照目前来看,探探在商业化探索的道路上成效一般,但现实又让它不得不在这条路上攻下一城,未来探探或许还会做更多尝试,而当务之急是,靠牺牲用户体验来实现商业变现行不通,当用户留存都成了问题,又何谈变现呢?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