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舟回国还做CFO 华为轮值董事长答记者问直面下一个挑战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盈媒体   2021-09-26/16:42
  • 9月25日,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平安回国,华为19万员工激情澎湃:他们等到了公司CFO的回归!

    这是一次以“莫须有”的罪名展开不公平行径,此次事件背后,正是美国想方设法打击华为,以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因此,在过去的1028天中,华为所遭遇外部打压不断升级,导致了多条业务上受到了极大挑战:手机业务出现下滑。

    西方不亮东方亮。华为云业务、操作系统以及智慧办公等新业态正在迅猛崛起,其中,鸿蒙系统升级数超1.2亿,汽车业务初具规模。回归之后孟晚舟,将面对一个大不相同的华为。

    华为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9月24日晚,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HC中国媒体问答环节,回答了一切关于手机、芯片、华为云鸿蒙以及造车谜团,华为未来战略逐渐清晰。

    华为手机适当时候重回“正轨” 与芯片有关消息全是假的

    自2019年5月美国制裁华为以来,手机业务受到极大影响。根据华为透露,现有的贸易禁令每年给手机收入造成了至少300亿美元损失。

    2020年11月17日,华为披露出售荣耀消息,出售后,华为不再持有新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7月29日,华为发布P50系列手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上确认,华为P50系列将不会搭载5G技术。即使是搭载麒麟9000也只能支持4G全网通,不支持5G。

    记者:

    第一个问题:受芯片制裁影响,华为手机营收大幅度下降,请问华为会不会放弃手机业务?第二个问题:基于路透社8月底披露,美国已经批准华为汽车芯片的进口,能否证实这一消息,美国这一举动对华为下一步发展布局有什么影响?

    徐直军:

    为什么要放弃手机业务呢?我们手机由于美国的制裁,没有芯片,确实面临很大的挑战,大家现在要想买华为的5G手机,基本上买不到。

    我们在多种场合表态了,华为不会放弃我们的手机业务,也不会把我们手机业务出售。我们正在努力,努力再努力,让我们手机业务在适当的时候重回正轨。这是我们的目标。

    希望大家能等几年,看看我们能不能努力达到这个目标,让大家能继续买到华为5G手机。(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当然很艰难,至少要有梦想,如果没有梦想,那就没有动力。我们期望有这么一天,全球的消费者,特别是中国的消费者还能买到华为品牌的5G手机。

    从供应商那里,我们了解到,他们确实有一些芯片获得了美国的许可,主要用于车部件的部分低端芯片。

    记者:

    海思现在这个部门的状况怎么样?包括咱们芯片或者一些射频芯片,华为研发的情况能不能简单说一下?

    徐直军:

    现在假消息遍地飞,今天讲这个芯片的问题,明天讲那个芯片的问题,我怎么都不知道?我们被制裁之后,一直靠库存维持生存,当然我们也在努力解决芯片制造问题,要靠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共同努力,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现在你们看到的跟华为芯片相关的消息,全是假消息,没有一个是真的。

    华为云不会像荣耀一样出售

    芯片“断供”导致了荣耀出售,同时,华为手机让出了部分高端业务市场,但是,企业业务和云业务被提到“黑土地”的级别,任正非希望,华为云是可供千万家公司“种庄稼”的“黑土地”,要求华为云在2021年加大软件架构、方法和工具上的投入,在华为硬件优势基础上,加强软件、应用生态的构建。

    应对战略变化,华为针对云业务集中兵力部署。

    4月9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被任命为华为云董事长,余承东则被任命为华为云CEO。在华为全联接2021上,华为云宣布2022年继续投资1亿美金,对沃土云创计划进行升级。

    2021年4月,华为云发布沃土云创计划,为SaaS和ISV伙伴提供云资源、技术赋能、商业推广三大支持。短短的半年时间,该计划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云服务总裁张平安指出,数字化成功关键是用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华为云深耕数字化,一切皆服务。他提出: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

    记者:

    之前您在发言里面提到了关于华为云的发展,还有能源公司,想问一下,未来这些公司是不是也考虑上市,还有会不会像之前荣耀一样,出售或者是剥离,还有这一部分收入会不会能够弥补在消费者还有终端方面的损失?

    徐直军:

    (华为云和数字能源公司)没有上市计划,没有剥离计划,也没有出售计划。

    我们要打造面向数字世界的黑土地,在黑土地上,既要种我们各行各业应用的树,华为的树也需要有一块土地,如果这块土地没了,我们的树种到哪里呢?

    华为云既是一个亏损的业务,又是一个快速增长的业务,我们也清楚有竞争对手历史上亏了多少年,我们亏的年数差不多就行了,但是云业务的增长还是很快的。

    你提到的弥补损失不存在。因为我们从2017年开始做华为云,本来也是我们规划中的业务,不存在谁弥补谁。

    记者:

    这段时间看到华为内部,关于华为云,之前的华为BG,组织架构调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不是华为从硬件设备商转到云服务商过程中也在探索,想知道华为云在华为未来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想清楚了?

    徐直军:

    华为云的定位从来没变过。传统IT,服务器、存储,跟华为云到底短期是什么关系,长期是什么关系,内部确实一直受煎熬,不是争论,是煎熬。所有的传统IT公司,就是做传统服务器,做存储的公司,都没有把公有云发展起来,就是因为传统势力太强大。因为卖服务器,卖存储,短期收入高,已经通过渠道,通过伙伴,形成了一套固有的销售方式。

    中国政府和企业,确确实实对云的接受有一个过程,他们都建了自己庞大的IT部门,习惯于自己掌控,习惯于买服务器,买存储,或者买私有云。所以说我们在私有云做与不做上,斗争了很久。你看私有云是客户需求,买过去放在它的机房里面,看得见摸得着,自己还能管理。对于我们来讲,虽然很清楚,趋势是要走向公有云,但是销售人员,卖私有云收入来的快,卖公有云收入来的慢。

    在华为内部,有一点是一直清晰的,未来走向公有云这个方向,大家是认同的。但是走向公有云的过程中,到底走的多坚决,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组织调整的目标,是怎么让华为云更好的发展。现在调整的方案,是把华为云面向云原生的业务全部由华为云自己解决。

    都知道云是未来,都知道公有云是趋势,但是内部就是转不过来,华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很痛苦的。原想把计算、存储和云放在一起,一起使劲,促进华为云的发展,所以我们成立了云与计算BG。但是,市场上碰到一起就打架,我们就把它们分开,分开还是打架。今年我们又做到一点,干脆把云原生的组织全部放到云BU,我们在公有云这块独立建销售队伍。我们内部冲突的过程,转型的过程,从卖产品,卖license,到卖云过程中,是很痛苦的过程。唯一可喜的是华为云活下来了,还在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鲁勇:

    任何一个企业转型都有一个过程。

    徐直军:

    我们转商业模式是很难的,转销售队伍更难,我们从卖产品,卖license转向卖云服务,最难的不是研发,最痛苦的是销售。可喜的是,我们内部已经逐步转过来了。我想今年以后,应该好多了。外部看,内部变来变去,也是痛苦的过程,尤其涉及到商业模式的转型,涉及到销售队伍的转型。

    华为未来打造两个操作系统 全部开源

    在华为全联接2021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目前鸿蒙的发展进展是超预期的,华为所言1.2亿用户,全部为手机用户,不含物联网设备。

    与此同时,面向数字基础设施开源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全新发布。据悉,欧拉操作系统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 OT(Operational Technology),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华为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表示,操作系统 “碎片化” 现状,导致数字基础设施产生大量 “软烟囱”,带来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协同繁琐的挑战,数字化新时代,呼唤新的统一操作系统。

    记者:

    想问一下今年4月份华为分析师大会上,您提到今年要把软件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软件能力,特别是面向企业级市场的欧拉操作系统打造上,处于什么样的情况?还有一个小问题,欧拉跟鸿蒙的应用怎么打通?

    徐直军:

    关于欧拉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既然你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就好好讲一讲。鸿蒙操作系统,我们希望打造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但是在面向智能终端的时候,它本质上是取代安卓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在各种智能终端运行的时候,本质上也只是在具备安卓操作系统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分布式能力,就是相互之间能够互为外设。例如手机和电脑在一起,电脑可以看得到手机,电脑也可以看到手机。

    我们把Harmony OS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开源是一步一步在向前走的。现在开源的OpenHarmony只能支持物联网终端,还不能一下子支持完整的智能手机。我们希望和产业界一起,基于OpenHarmony,明年年底能够支撑起完整的智能手机。

    现在鸿蒙可以怎么用?其实就是大家基于OpenHarmony,来开发各种物联网终端。这些物联网终端,能够融入鸿蒙生态,跟鸿蒙操作系统的手机可以联起来,消费者可以得到最好的体验,这是最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

    另外,应用开发商可以基于鸿蒙开发应用,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不断有鸿蒙版本的应用出来了。

    还有一类公司,它参与鸿蒙开源社区,贡献代码,让OpenHarmony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能满足各种智能终端的需求。

    而单独做鸿蒙的软件公司,我都不知道它怎么创造价值?怎么带来收入?市场上有一段时间把鸿蒙炒的热火朝天,有些公司股价炒到好几倍,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能通过鸿蒙带来收入增长,我搞不明白。

    鸿蒙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和安卓相比,它的优势在于,所有基于鸿蒙的终端,都能够互相连起来,形成一个超级终端。仅从单一终端来看,它跟AOSP功能差不多,AOSP能干什么,它就能干什么。

    欧拉不是新事物,欧拉早就有了,只是以前你们没有关注。我们在2019年发布鲲鹏战略的时候,为了支持鲲鹏发展,就已经明确了欧拉操作系统的开源策略。

    到2019年12月31日,我们把欧拉正式开源了,中国的一些操作系统公司,像麒麟软件等,它们基于我们开源的欧拉操作系统发布了自己的商业发行版,并提供服务。

    最近我们确实把欧拉重新进行了定位。原来的欧拉更多是服务好鲲鹏,让我们的鲲鹏生态发展得更好。我们开源的主力也是聚焦在支持鲲鹏。

    现在我们把欧拉定位为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不仅仅是服务于鲲鹏,也能支持X86;同时支持边缘计算,也能支持云基础设施,还准备发展一个分支,未来去支持嵌入式设备。嵌入式设备是什么呢?我们做电信设备,大量的一块板一块板,这就是嵌入式设备,这些板子上也需要操作系统。

    华为未来打造两个操作系统,一个是鸿蒙操作系统,一个是欧拉操作系统,两者都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终端、物联网终端和工业终端;欧拉操作系统面向服务器,面向边缘计算,面向云,面向嵌入式设备。

    另一方面,我们鸿蒙和欧拉会实现底层技术共享,把鸿蒙最优势的部分,即分布式软总线的技术嵌入到欧拉里面,未来所有用到欧拉操作系统的设备,只要旁边有鸿蒙操作系统设备,就可以自动连接起来,如此就打通了欧拉和鸿蒙,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ICT产业,一直是缺芯少魂,我们内部有一个铸魂工程,就是通过欧拉和鸿蒙,打造覆盖所有场景的操作系统,而且全部开源,让产业界参与进来,把它们做得更好,适配更多场景,只要产业界积极支持,共同努力,铸魂工程就能够真正实现目标,把缺芯少魂的“少”字去掉,就是有魂了,有覆盖各种场景的操作系统了。

    我们开源欧拉操作系统以后,只有基于开源版本做发行版的公司,才能够从操作系统本身获取收入,因为发行版可以卖钱,还可以通过服务获取收入。

    在欧拉发行版上开发应用的公司,和在其他操作系统上做应用开发的公司没什么区别。欧拉又有人炒作,炒的热火朝天。站在数字基础设施的角度看,欧拉确实解决了少魂的问题,也解决了我们各行各业需要操作系统问题。但怎么带来收入?只有基于欧拉做发行版的公司才能创造收入。其它那些炒作的公司,能不能基于欧拉创造收入,创造价值,大家要把眼睛擦亮一点。

    当前AI的发展,无论对大学,还是研究机构,或者创新企业,最缺的就是算力。最近我们跟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合作,建设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AI算力网络,把它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提供给所有的需求方,来支持我们在AI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和创新。基于此,我对我们国家AI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第二,原来AI应用开发很难。我在18年全联接大会上,第一次发布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时候讲到,AI开发要科学家才能干。我们的目标是让AI应用开发简单、简单、再简单,普通工程师都能开发应用。经过这几年努力,我们的ModelArts基本上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在昨天演讲里面也讲了,针对企业AI应用的三个阶段,ModelArts都能做什么。

    我们最近为什么不断地发布AI大模型?不是以前不想发布,是发布不出来,为什么?是因为算力不够!一点点算力,没有办法把大模型训练出来。自从我们有了AI集群,我们能做到4096个昇腾处理器,无阻塞计算,具备了很强大的算力,我们跟鹏城实验室一起打造了鹏城云脑2,通过不断的训练,做出了多个大模型。

    大模型训练出来有什么好处呢?当我们把AI应用到各行各业的时候,发现行业场景中,数据样本是很少的。通常的方法,基于那一点数据,训练出来的模型精度很低,根本达不到需求。有了大模型以后,基于少量的样本数据,也能够训练出高精度的模型,来满足需求。所以说大模型是各行各业真正把AI用起来,来解决各行各业问题,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AI大模型将是华为云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最后一点,我们的计算框架MindSpore,开源以后,现在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开源社区,进展也不错。

    记者:

    鸿蒙最近发展的挺快的,用户数已经破亿了,想问一下,这里面大概有多少是手机,有多少是其他的设备?另外对于今年您提到的3亿的装机量有多大的把握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徐直军:

    你现在讲的过亿,都是讲的手机,不含物联网设备。现在物联网设备有多少用了鸿蒙,统计不出来。现在手机已经过了1.2亿了。我们的目标实现是快还是慢,要看消费者的体验。

    每一款手机,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测试出来之后升级,升级以后看它的效果,效果好就可以放开给大众升级。现在进展是超预期的,我们希望把华为存量的手机,争取能升级的全部升级到鸿蒙。当然升级以后,华为手机的用户体验变好了,它可以使用的时间变长了,如果能等到未来我们解决了手机问题的话,刚好衔接得上,那是最好的。

    我们现在从几个方向努力,一个方向努力解决未来还有新的5G手机出来,但是哪一天出来不知道。第二个是通过鸿蒙不断优化客户体验,不断通过软硬件协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我们不会把手机业务关闭掉,也不会卖掉。否则的话,我们辛辛苦苦打造的这个品牌,说没了就没了,我们这么努力求生存,有什么价值呢?

    04

    越是人人都造车的时候

    越要冷静

    9月2日,一则关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人事任命消息在网上流传。任命通知显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多位高管职务出现调整,这则通知由华为掌舵人任正非亲自签发。其中:余承东继续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总裁王军转任 BU COO,此次调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也意味着华为消费与汽车两大业务走向协同。

    记者:

    华为在智能汽车方向上很明确要做供应商,但是从整个现在的进展来看,传出实际的销量感觉不是那么受信任,包括上汽的反馈之类的,一直以来消费者或者是大众的舆论,对于华为坚持不造车,过于偏执,有没有动摇?一定非得不造车吗?比亚迪自己造车也不影响电池方面的合作。

    徐直军:

    各有各的选择。华为公司过去历史上,很多选择大家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每一个企业都知道自己的定位什么最好。对于华为公司,我们整个高层团队来讲,我们清楚我们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清楚我们在求生存阶段,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清楚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所以为什么要造车呢?有几个造车的挣了很多钱,你去看看。不造车说不定挣的钱更多。这个问题没有为什么,只是一个选择,选择对与错,也没法衡量。成了就是对的,没成就是错的。越是人人都造车的时候,越要冷静。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