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究竟要不要1000公里续航

  • 来源: 驱动中国   2021-01-22/17:40
  • 最近,在2021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质疑续航1000公里,还能几分钟充满电的电动车压根就是不存在,随后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做出了回应,表示这种车广汽今年就会推出,两位行业大佬一番对垒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又表示,现如今推出10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完全是恶性循环,这就让我们产生了疑问,到底电动车究竟要不要1000公里续航。

    Fo71QfoPK18E3DD8Sb3PqDf2rBmx

    在国家大力推广电动车的情况下,电动车的占比依旧低的可怜,究其原因还是续航。目前国产电动车已经有续航长达700公里的车型出现,而一般的家用车一箱油也就能跑700公里,按理说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应该不存在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一台标称续航里程700公里的电动车或许能在温暖的气候环境中实现标称的续航,但如果寒冷的环境下呢。众所知周电池电解液在低温环境下的活性会有明显降低,电动车在低温状态下续航也会大打折扣,不少电动车主冬天宁愿挨冻也不开空调可不是段子。尽管车企已经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电池保暖,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Fubzlv9uArf3d-3DupH0XU6luAT4

    除了电池本身的限制,充电也是造成续航焦虑的重要原因。想必一般的燃油车用户在购车时很少关心油箱容积,没油了就加油,反正也就是几分钟的事。但是电动车车主可以非常关心动力电池容量,因为电动车充电可是个麻烦事,没有个把小时很难充完。在这种情况下,电池越大充电频次也就越低。

    综合来看,制约电动车发展的就是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搞明白了电动车的现状,我们在来看看大佬们的争执点在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那大家一定不要相信,以目前技术来讲是不可能的!"

    FtdiHKMA4uwkkUqv4WZx9YOHm1it

    欧阳院士的发言就让人联想起智己汽车和广汽埃安三家车企接连发布要推出续航破千公里电池之事,其中广汽埃安更是表示在今年就会推出8分钟充满80%的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NEDC续航可达1000km。有中科院院士的观点支持,三家车企岂不是在"自己打脸"?

    FmH_mwPSXK6dxBlDKoq_AEvclYGZ

    随后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回应:续航超1000公里的电池在今年肯定会推出,快充也肯定会推出,但价格或许不会便宜。8分钟充满1000公里理论可行,但还需解决充电桩的问题,“技术”与“推广”是两码事。“广汽集团已经在1月18日发布正式公告称,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与长续航硅负极电池是两种不同的电池技术,就是说快充和长续航指的是两种电池分别拥有的特点,并不是一种电池同时兼具。而且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与长续航硅负极电池已按计划开展实车测试,预计于本年内分别搭载在AION V和AION LX上。

    Fg7cF_juoO06RShBhwmnpHqfPjyD

    1月20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称:“大众目前没有推出1000KM续航电动车的计划,如果电动车在追逐高续航里程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话,我认为这是恶性循环。”冯思翰表示在电池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高续航的电动车需要搭载更重的电池,为此要搭配极高成本的、更轻的车身,这样整车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看完了大佬们的言论,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那就是电动车究竟要不要1000公里续航,答案是肯定的。别说1000公里,有条件2000公里也得上,没人会嫌弃自家电动车续航长,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上文提到了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以现有技术实现1000公里续航并不难,多安置几个电池就完事了,但这样会让车辆本身变得非常庞大,此举毫无意义。于此同时,就以现有的100-200Kw的充电速度充满一块容量150KW·h的电池又需要多长时间,算一算发现以现有技术强推10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根本不具备实用性。

    Fm1jPNiUJf80ToLXnmuEYO-oeNGe

    如果想要具备量产可行性的1000公里续航电动车,首先电池容量的得大幅提升,同时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还得进一步提升,否则车重会严重超标。在解决电池问题后,充电速度还得有革命性的提升,比如8分钟充满的充电桩就得全面普及。不过老实说,1000公里是有可能,但是8分钟充满那种充电桩除了实验室,其他地方应该找不到,所以离我们真正能开上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车还得再等等。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