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上市计划成迷,业绩增长能否支撑百亿美元估值

  • 作者: 蓝鲸财经   2020-08-24/08:46
  •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商汤科技正考虑在香港、上海两地进行IPO。报道称,商汤科技正在进行10亿美元至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此轮融资将在2020年内完成,融资后商汤科技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对此,蓝鲸TMT记者向商汤科技方面相关人士求证,对方表示,商汤一直没有今年上市的计划。

    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商汤科技自成立以来,四年内共融资近30亿美元。伴随着近日云从科技启动上市辅导,同在“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之列的商汤科技何时上市,以及具体的上市地点再次成为业内热议话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商汤科技的估值仍虚高,未来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可能是不错的选择,但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才是其生存的关键。

    云从科技启动上市或刺激商汤开启IPO,估值是否虚高?

    自2014年成立以来,商汤惊人的融资速度便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据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商汤便完成了10轮融资,融资金额共计近3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万达集团、软银愿景基金、厚朴资本、中金公司等。

    据悉,商汤科技最近一次对外公布的融资信息是2018年9月完成的10亿美金D轮融资。自此以后,商汤已近2年未公开宣布其他融资消息,融资速度明显趋缓。

    对此,商汤科技方面相关人士对蓝鲸TMT记者解释称,“基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面临的疫情冲击等客观环境,资本市场对于新兴行业的投资趋于谨慎,同时,AI企业在投资人的选择上也会更加慎重。”

    该人士还表示,最近两年商汤一直与资本市场保持持续接触和沟通,主要是为让市场了解其发展态势,同时也会对融资时机有所判断;目前该公司现金流健康,更希望能找到对业务有促进作用,在不同阶段能与公司发展保持相同目标的资本进入。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分析称:“首先,与商汤科技同属性的AI技术型企业、传统垂直行业的巨头甚至BAT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瓜分市场蛋糕;其次,受疫情与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影响导致资金活跃性下降;最后,则是落地应用场景不及市场预期,资本市场对于人工智能行业从追捧到理性甚至冷落。”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与商汤科技并称“CV四小龙”的其他三家企业均在2019-2020年间获得融资。旷视科技曾在2019年5月完成7.5亿美元D轮融资;今年5月,云从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总规模超过18亿元人民币;依图科技则在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完成了三轮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高瓴资本等。

    一度被称为“融资机器”的商汤科技将在何时、何地上市,也不断引发资本市场热议。

    今年3月,《日经亚洲评论》曾报道称,商汤科技推迟了今年在香港进行7.5亿美元的首次IPO计划,转战私募市场,寻求5至10亿美元融资。彼时,商汤科技方面相关人士就此曾对蓝鲸TMT记者回应称,商汤目前没有上市具体时间表及地点。同时,商汤科技在其官方微博表示,“‘被’IPO,还‘被’推迟了 。”

    在估值方面,2019年9月,据彭博报道,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在活动中透露,商汤科技估值超过75亿美元。

    对于商汤科技是否存在估值虚高的问题,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公司从自身定位或者宣传角度可能会提升其估值水平,这种估值可能会和上市以后的市值有很大差异。商汤目前的估值在私募市场靠讲故事可以实现,但是在二级市场很难支撑。”

    “今年商汤上市的可能性不太大,其上市的地点或只能是国内。”对于商汤今年能否上市,沈萌分析称,目前,“CV四小龙”是相互对标比较的,但四家公司技术的差异性并不明显,如果云从能够成功上市,肯定会对其他三家公司的上市进程起到刺激作用,但云从上市也要看时机与窗口。

    许小恒则认为,目前商汤的估值仍虚高,未来最佳地点或是科创板。

    业务架构或需更加优化,能否脱离AI企业亏损怪圈成关键

    据商汤科技官网介绍,自成立以来,其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医疗影像识别、无人驾驶等。与此同时,商汤科技在多个垂直领域布局,业务涵盖智能手机、互联网娱乐、汽车、智慧城市、教育、医疗、金融、地产等多个行业。

    据悉,目前,商汤科技已与国内外1100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包括SNOW、阿里巴巴、苏宁、中国移动、OPPO、vivo、小米、微博、万科、融创等。

    然而,多位业内人士对蓝鲸TMT记者表示,科技巨头一般会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领域深耕,像商汤这样布局很多领域,很容易导致业务泛而不精。

    今年疫情期间,商汤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中的AI测温技术、AI诊疗技术、AI教育等得到广泛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AI企业在疫情期间也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布局。

    然而,目前AI企业竞争激烈,在疫情之下,其他AI也看到了该领域的增长点,争相瓜分该领域的市场蛋糕。业内人士指出,商汤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技术优势。

    以AI测温系统举例看,商汤科技方面表示,在疫情期间,其测温产品在地铁、博物馆、大型企业等多个场景被广泛使用;在海外疫情蔓延之时,一部分产品还进入海外市场。经过商汤AI算法优化,商汤“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可以做到10人/秒的快速筛查,并且热成像摄像机属于非接触式测温工具,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受感染的风险。

    记者就此与旷视科技“明骥AI智能测温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对比,商汤的测温产品从测温的模式、落地场景等方面并未发现明显优势。旷视科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明骥测温精度偏差控制在±0.3度之内,测温距离可大于3米,单台相机智能测温筛查达到15人/秒,并且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公共场所,此外,在疫情期间,该产品已广泛在海外市场落地。

    在业绩方面,此前,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17年商汤科技收入约7亿元人民币,已经实现全年整体盈利。而据彭博最新消息指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商汤2019年的营收达到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在此期间,客户数量从500家增长至1200家。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商汤科技预计2020年的营收将增长80%至90亿元人民币,毛利润可能将翻倍。

    对此,商汤科技方面相关人士表示,商汤在2019年,无论客户数量、收入还是盈利水平的确都取得了高增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商汤科技随着业务的扩张,实现了营收的高速增长,但其净利状况从未对外公布。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目前人工智能公司连年亏损的状况一直广受业内诟病,此前上市的寒武纪在2017-2019年累计亏损约16亿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同为计算机视觉起家的旷视科技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谈及盈利模式,商汤科技方面相关人士表示,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深度学习平台能力,以及“算法工厂”能力,商汤科技能够源源不断提供工业化算法生产。通过引入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能够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然而商汤科技是否在亏损怪圈之外,相关人士并未作出解释,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企业在前期依靠的是技术积累,公司需要巨大的研发资金支持其技术革新,所以多数人工智能企业在发展与扩张前期会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企业能否长期发展存活,要看其能否将技术力量合理变现,这也是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持续的业绩增长才是支撑估值、并活下去的关键。”许小恒称。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