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大败局启示录:忽视主业,盲目投资酿苦果

  • 作者: 蓝鲸财经   2019-12-13/08:17
  • 这个冬天对汇源果汁来说很难熬,然而,更难熬的还有大量持有汇源股票的股民,以及买了先锋系汇源相关P2P产品的投资者们。

    近日,身处“多事之秋”的汇源果汁又曝出债务危机。12月11日,朱新礼作为有权代理人的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41亿元人民币资产遭冻结。一周前,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向朱新礼发布限制消费令,限制其乘坐飞机和动车、购买不动产、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这是他今年以来收到的第4个限制消费令。

    不仅如此,公开资料显示,汇源果汁的总债务或高达百亿,并且,曾经创造港交所最大规模IPO的汇源果汁被港交所发函:“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复牌条件,将启动对公司的退市程序。”

    作为昔日民族企业的代表之一、果汁大王汇源为何沦落至此?

    投资公司资产被冻结,参与中石化销售混改陷困

    今年9月20日,招商银行曾申请查封、扣押、冻结德源资本的财产,限额高达41.03亿元。其中冻结银行存款期限为一年,查封动产期限为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为三年。

    公开资料显示,德源资本成立于2014年8月22日,属于私有股份制公司,德源资本及其母公司汇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均为投资控股。

    据了解,德源资本与招商银行属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将于2020年5月13日开庭。成立以来,目前可查的德源资本对外投资只有一笔,即参股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销售”)。

    公开信息显示,中石化销售是中石化旗下控股子公司,其前身是中石化总公司销售公司。2014年2月19日,中石化宣布启动销售业务重组改革,率先推出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并有意推动中石化销售公司上市。

    数月后,中石化销售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了《关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包括中国人寿、华夏基金、中国银行、腾讯、复星、大润发(厚朴投资团)、汇源等在内的25家投资方以现金共计人民币1070.94亿元(含等值美元)认购中石化29.99%的股权。

    据悉,朱新礼实际控制的德源资本代表汇源斥资30亿元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并于2015年3月正式完成股份交割。

    根据中石化销售增资协议约定:在增资完成三年内,未经中石化书面同意,投资者不得转让或质押销售公司股权;引资完成三年后,若销售公司未实现上市,如果投资者要转让股权,中石化拥有优先购买权。完成增资不到8个月,2014年11月,德源资本便将持有的2.4万中石化销售公司股份质押给了招商银行。

    目前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已经过去了四年,中石化销售虽已改组成股份制公司,但仍完成上市计划,德源资本持有的2.4万股份也并没有被中石化回购,而处于质押状态。

    百亿债务待偿,汇源危机全面爆发

    看上去,此次被冻结资产与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延迟有关,而背后其实是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多年来激进的金融投资布局。事实上,除了招商银行的债务,汇源方面还有多笔债务,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汇源果汁的负债已达114.02亿元人民币,其中83.51亿元人民币通过银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渠道的借款。并且,其中大部分都出现了违约。

    今年,“先锋系”旗下P2P平台工场微金发布的借款企业以物抵债的公告称,汇源集团旗下的四家企业因欠款400万元逾期未还,选择以汇源果汁抵债,引起舆论哗然。有媒体报道,汇源此前从先锋旗下的网信等P2P平台借款规模或高达20亿元左右。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部分借款已经出现逾期。但汇源的回应是尚待核实。

    根据网信官微在8月28日公布的《逾期企业及相关各方名单》,汇源旗下的汇源生态产业钟祥发展有限公司、伊春汇源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本溪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北京汇源康民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北京万盟汇达商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本息逾期金额为1.46亿元。

    汇源集团巨大的债务困境让旗下上市公司汇源果汁也陷入困境,去年4月,汇源果汁发布停牌公告。停牌的原因是涉及汇源集团违规借贷42.82亿关联贷款。汇源果汁公告称,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间,在没有签订借款协议、没有按联交所要求履行公告等程序的情况下,汇源果汁集团累计向关联方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借款共计42.82亿元。

    汇源果汁称,借款是为了帮助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应付临时营运资金或还债,垫付资金来源为上市公司的1.8亿欧元银行借款以及若干可换股债券。这一行为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

    自身运营失误,甩锅收购失败

    提及今天汇源遇到的困境,朱新礼总爱搬出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作为今天困境的理由之一。2008年9月,可口可乐向汇源果汁提出以12.2港元/股,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后因被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收购案。为了此次收购,汇源裁掉了大量销售人员。朱新礼曾多次公开表示,如果当初汇源被收购成功,今天的局面也许就不一样了。

    把今天的问题归结为当初一次投靠国际饮料巨头失败,似乎很难说得通。细数这些年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购的饮料品牌有很多,很多在被收购后销声匿迹,相反,一些没有投靠国际巨头的饮料公司反而打出一片天地,例如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

    在业内看来,汇源果汁今天的困境完全是其激进的投资策略以及自身运营出了问题。

    自诩农民出身的朱新礼,在金融运作方面的激进一点也看不出农民性格中的保守,更多像是个孤注一掷的赌徒。以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混改为例,投资本来就有风险,即便是投资看似资产非常优质的中石化销售公司,而事实上,恰恰是这类国有资产重组,往往隐含巨大的政策风险,在饮料行业鏖战的关键时期,朱新礼却调动巨额资金跑去投资与自己主业几乎完全不相关的石化行业,汇源陷入困境也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在运营上,汇源也存在较大问题,当初凭借100%纯果汁的概念一下子在市场打开销路,但随着企业做大,运营管理能力不足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从汇源果汁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也能够看出来一些问题,汇源集团在财务管理方面极其混乱。在负债率这块汇源集团每年都在增加,财务成本过高。纵观2016年的利润只能达到5.35亿元,这样的盈利根本就无法支撑汇源集团庞大的经营成本。

    庞大的经营成本和激进的投资策略,让汇源不得不到处举债,拆东墙补西墙,2018年汇源欠下42.82亿元违规借款,在此之后,出售资产以及对外举债成为其得以生存下来的重要策略,折旧摊销和变卖厂房,汇源这几年几乎一直都在疲于应付各种债务。在这样的财务状况下,另一方面汇源却仍在扩张,而汇源集团的扩张只是不断投资新的工厂,产能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投资与收益不成正比。这也进一步恶化了汇源的财务状况。

    一位食品行业专家向记者表示,汇源的品牌、产品团队、体系都比较老化,在主业经营上,汇源并没有真正花足精力。跟很多企业失败的原因一样,汇源对主业的不够专注,盲目沉迷投资指望“一夜暴富”,最终酿成苦果,其实,类似的悲剧又何尝不在很多企业身上继续上演。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