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新闻周刊》:腾讯大数据显示诈骗电话下降

  • 来源: 驱动中国   2016-11-10/11:43
  • 11月6日,央视《新闻周刊》栏目以“我的信息我的权”为主题,聚焦个人信息严重泄露的社会现象。主持人白岩松特别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精准电信诈骗,对公民的个人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一时之间,个人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引发社会热议。

    从银行行长泄密257万条银行个人信息,到90后情侣结伙买卖400余万公民个人信息,公民的个人信息正被“有心之人”抓取、贩卖。而不少人在对个人信息已泄露毫不知情状态下,听到不法分子准确说出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就极易听信被骗。今年8月份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猝死案件中,骗子正是利用她的个人信息和教育部发助学金的消息,骗取了近万元学费,并导致了一出社会悲剧。

    精准电信诈骗在手段和诈骗内容上日益错综复杂,引发了工信部、运营商、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联合打击,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从腾讯手机管家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手机安全报告》(简称《报告》)来看,第三季度诈骗电话标记数量为4895.82万,较以前有了下降。但是随着诈骗电话打击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转而“瞄准”了低风险高回报的诈骗短信,造成诈骗短信数量不降反升,第三季度达到了2552.57万余条,同比增长了19.23%。

    (图:腾讯手机管家《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诈骗电话标记数量下降)

    诈骗短信内容“五花八门”,造成的危害直接表现在资金财产的损失。据《报告》显示,诈骗短信以非法贷款、病毒软件与恶意网址、伪基站和网购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5.41%、21.17%、17.11%、14.52%。骗子在掌握个人信息情况下,精准锁定施骗人群,如冒充校方向家长发送“开学通知”“校讯通”等名义的短信,用户更容易受骗。当用户点击短信中包含的网址,会自动跳转到钓鱼网站或APK下载页面,将木马病毒植入手机,带来银行卡内资金被盗的后果。

    (图:腾讯手机管家《报告》揭露诈骗短信的多种类型)

    个人信息泄露不是简单的数据问题,更可能引发性质恶劣的电信诈骗。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范电信诈骗,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不仅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更需要用户提升防范意识。据悉,工信部于本月7日,出台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并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移动转售企业和互联网企业11月底前完成个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自查,严肃处理非法出售、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

    从用户自身来说,应有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妥善处置包含个人信息的文件、物品,如快递单、火车票等。同时,用户安装腾讯手机管家第三方安全软件,精准拦截骚扰诈骗短信和诈骗电话,并通过手动标记“骚扰电话”“诈骗电话”类型,实现有效防范电信诈骗。值得一提的是,伴随iPhone 7系列手机搭载iOS 10上线,腾讯手机管家随之更新,帮助iPhone 用户实现自动拦截骚扰诈骗电话功能。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