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心陈磊:回归本质,互联网思维辨伪

  • 来源: 和讯科技 文:itcom   2015-07-06/16:35
  • 2014年3月,时任腾讯云平台总经理的陈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这个词,开启了“互联网+”的论题讨论。时隔一年,2015年7月4日,在2015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兼任网心科技CEO、迅雷CTO的陈磊以“回归本质:互联网思维辨伪”的演讲,重新诠释了他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

    与那些看似正确却又互相矛盾的观点不同,陈磊认为互联网思维并非企业转型的灵丹妙药,如果一味迷信互联网思维,容易把企业引向歧途。要真正理解互联网思维,实现企业转型,需要找到“真正的互联网合作伙伴”,而非热衷批评、喜欢堆叠名词的各种“教练”和“导师”。

    他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合作伙伴首先会承认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对传统行业的不了解和需要学习。然后这些互联网人会通过观察细节,最终找到正确的做事规律。“一定要先听明白你们在做什么,你们这个行业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他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正的互联网合作伙伴会从两个方面帮助传统企业真正完成转型,即:洞察行业和把控节奏。

    洞察行业:成功往往不能在不同行业之间复制

    首先,传统企业转型之前必须先对行业自身有透彻的了解,不仅要明白现有的市场格局和通行模式,更要搞清楚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所在。唯有知道当前市场服务有哪些不足之处,才能找到正确的转型道理。因为转型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所以有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是转型的方向。

    陈磊所主导的产品“星域”CDN就是一个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的典型案例。陈磊说,在推出“星域”之前,他就注意到传统CDN行业存在很大的痛点,如技术停滞不前、价格不透明、服务缺失等。针对这些痛点,陈磊和团队一起逐个找出解决方案,最终成形为“星域”CDN。陈磊说,星域的成功,源于对传统CDN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行业痛点的切身体会。而目前星域之所以能领先CDN行业一步,就在于星域的商业模式中,无论是客户、迅雷还是网民,三方均获利,处于一个多赢的局面。

    另一个关于传统企业转型的案例是陈磊作为技术顾问的一个农药O2O产品“田田圈”,其模式就是以互联网技术将经销商和零售商组成联盟,并提供配套的赊销基金、物流配送等服务,从而打通农药行业供应链,为每个环节都赚取足够的利润。但同样的模式,就不能复制到饲料行业上去,因为饲料业70%是大规模养殖,用户的技术能力和互联网使用程度都很高,反倒是经销商和渠道商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O2O服务不存在强需求。他认为传统企业转型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照搬成功经验。

    把控节奏:快是有道理的,但并不一定对

    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节奏的把控。陈磊认为快很重要,因为资本和用户是从众的,“唯快不破”原则是有本质道理。他提到两家做生鲜蔬菜配送的公司,服务都做得非常好。但一家在融资上更快、略早一些,先融到B轮,于是另外一家公司融A轮的时候就遇到了巨大瓶颈:因为你已经面对一个手拿几亿现金的竞争对手了。

    对于田田圈这个案例来说,快尤为重要。只有跑在最前头,才能联合到各地最优秀的经销商,才能吸引更多资本,获取更大的市场容量。陈磊在这里抛出一个独到观点,他说“快的本质就是让所有人都受益,因为你快了,跟你玩的人得到了最大收益。”

    在稍后的采访中,陈磊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成功的转型企业是一条鲶鱼,把市场的水搅浑,让所有人都动起来,由此带来行业的生机。而不是做一条鲨鱼,把市场一口吞下。“公司要做得合理,有良心,跟客户共赢。这样的一个公司,社会和市场都会认可,会提供一个足够舒服的生存空间。”

    但陈磊提醒传统企业,不能一味求快,虽然互联网发展确实要求快速,但在转型之中,对节奏的把握更为重要。因为转型过程中会对传统业务产生影响,特别是针对企业级服务的产品,如果太过于追求快速,容易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这样虽然看起来客户数量增长得很快,但实际并没有打好用户基础。陈磊举星域CDN为例说,现阶段星域CDN在有意识地限制客户数量,宁可客户少,但一定要每一个客户都百分百满意。只要让所有客户都满意了,未来的发展就不成问题。陈磊告诫企业,快是有道理的,但并不总是对,而应该把握好节奏,该快时候快,该慢的时候就慢。

    自李克强总理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传统企业几乎都在谋求向互联网转型,全社会上下都对互联网思维奉若圭皋。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清醒的言论。陈磊作为“互联网+”概念最早的提出者之一,能在当前环境下发表如此冷静的演讲,而不是顺应潮流扮演“布道者”,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