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业界 阅读正文 :
推荐抖音学暴漫“作死”?再现侮辱烈士现象

李开复:为中国创新人才打造一个梦工场

来源: 驱动中国 编辑:xiaosu 2009-10-09 08:18 评论:

李开复:为中国创新人才造一个梦工场

李开复:为中国创新人才造一个梦工场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

李开复:为中国创新人才造一个梦工场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在中关村高端领军创新人才称号授予仪式上致词

9月25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在北京被授予“中关村高端领军创新人才”称号。

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而今,李开复再次华丽而高调地转身——回到中关村内的清华科技园自主创业,为创新人才打造一个梦工场。

走进中关村

回首过往,苹果公司6年、微软5年、谷歌4年,李开复的履历在全球IT界光彩照人,他也总是在最恰当的时间进入领导技术潮流的最前沿。

这一切,并未让李开复觉得完满。“自己职业生涯还有十来年时间,到底做什么才最有意义?”

在世界顶级公司的历练,他一直难以忘怀,曾让自己心底生发过很多有关产品的奇思妙想,最后却在现实中巨大的工作量面前,只能被淹没。

而在国内,像他一样有过各种创意、想要创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但最终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并不能轻易实现梦想。

能否把所有聪明人关于科技的奇思妙想集中到一个盒子里,然后让它们经过碰撞,擦出火花,最终经过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指导,形成独立的团队投入运作?

这个盒子,能否成为“哈利·波特的魔法书”,产生“改变世界某个细枝末节”的魔力?

今年6月,在养病期间,48岁的李开复又一次仔细思考了这一问题。“何不把风险投资和帮助中国的年轻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青年创业平台?”最终,他决定离开谷歌,立马动手创业。他想要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

这个选择同时满足了李开复的两个愿望:一是跟他喜欢的年轻人在一起,通过遴选、培养而把经验传授给创业者,来继续实现其青年导师的理想;二是将他喜欢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聚合在一起,辅之以公司的天使投资,从而为整个“创新工场”创造利润。

一个更宏大的背景是,从去年开始,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北京市陆续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由此催生。中关村管委会如是定义这一计划: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是在国家及北京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确定的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掌握前沿技术或持有重大发明专利、获得国内外重要科研奖项,或者在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担任重大项目负责人、在业界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成功创业经历的高端人才。

9月25日,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在授予称号的仪式现场激情迸发:“对李开复博士的荣誉授予将更好地帮助园区吸引和凝聚国际化的高端领军人才,发挥中关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首都创新型城市中的龙头作用,为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掀起创业新模式风潮

上个世纪90年代,在麻省理工念博士的张朝阳看到了“硅谷”式创业的成功,于是他联系到了ISI公司,想做中国在线(China Online),ISI总裁与张朝阳一拍即合,于是融资100万美元给他;后来,张朝阳又陆续拉到了3个投资者,在1998年2月,正式推出了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S0HU),后更成功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

这样“一个故事换一笔投资”的神奇之事,被称为“天使投资”的典型代表。它鼓励着无数想自己创业的人,很多人都梦想着这样的好事降临到自己头上。

然而,十年之后,大多数风险投资者仍然喜欢投资于一些已经初具规模的小企业,对于像当年张朝阳这样仅有一个商业理念的创业者,还难以找到他们的投资人。

“创新工场”横空出世。预计在未来5年,将投入8亿元帮助青年创业。

这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与先前那些帮助创业者对接风投资金的平台不同的是,“创新工场”并非国外单纯的天使投资形式,李开复形容这是“天使投资+创新产品”的组合。在创业的早期阶段,他就会全面参与,以自己的眼光去选项目、评估并培育项目成长,采用“教练加媒人”的办法,不断融资,让创业团队能尽快成型,并迅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整个公司的运作理念是(天使投资+创新)×规模化。”李开复介绍,其运作模式大致为:招聘一批优秀创业者和工程师,在其带领下,开创出具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当项目成熟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剥离母体成为独立子公司,直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

“创新工场”将直接雇佣110名员工,除去财务、人力资源等职位,大约100人就是预备培养成“运营高科技公司精英”的苗子。每年公司员工将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挑选20个值得尝试的创业创意,再从中挑出10个有潜力的创意促成开发项目,最后从中筛选出5个公司。新公司一旦成立,将脱离“创新工场”,而李开复会继续帮助其拉到风险投资,同时“创新工场”也会继续招聘员工弥补空缺。

“创新工场”对申请人的要求是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申请天使投资的过程并不复杂,和找工作相似,向“创新工场”电子邮箱发简历即可,简历上注明自己的学术背景和项目经验。

“创新工场”还提供了丰富的后援,为其培养的企业提供法律、财务、机房、共享的软件平台和模块,还有搜索引擎优化等服务;最重要的是,工场能招到最好的工程师,搭配互补的团队,增加了成功的概率,也加快了产品的开发。李开复和团队会指导、培养他们,除了自己做创业教练外,投资人(柳传志、俞敏洪、郭台铭、陈士骏)也会抽空来指点公司的精英团队。

在“创新工场”股东之一、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看来,“创新工场”本身并不是工场,而是对人才的储备。

刘宇环创立的美国中经合集团是“创新工场”的牵头投资者。刘宇环对李开复“创新工场”模式的评价是,“符合中国目前特色的孵化器”。他说,国内一些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主要是缺乏资源、专业支持和经验,“创新工场”的经营模式,基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而李开复似乎想得更远,他认为,即使“创新工场”无法轻易孵化世界级的公司,但能为中国留下巨大的创业人才财产。

“我最大的目标是培养出至少一个拥有国际品牌的公司。如果这个目标不能实现,只要我能培养出500至1000位懂得运营高科技公司的精英,也算是一项成就。”

责任编辑:xiaosu
  •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