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中国2025年8月25日消息,近日,我国多地快递费用出现集体上涨,尤其在电商产业密集的广东、浙江等地,多家快递公司率先对电商客户调整收费标准。此次调价被视为终结行业多年恶性价格战的重要信号,但也给依赖低价物流的电商商家带来切实的经营压力。
广东成调价主战场 设立价格红线
作为全国快递业务量最大的省份,广东成为本轮调价的核心区域。据业内透露,当地快递单价普遍上调0.3元至0.7元,并明确设定1.4元/单的价格底线。这一调整颇具标志性意义——此前广东市场曾出现“0.8元发全国”的极端低价,引发行业恶性循环。有资深从业者指出,长期低于成本价的竞争已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此次调价实属必然。
成本传导直击电商生态链
价格波动迅速波及电商前端。一位广东服饰类商家算了一笔账:以日均千单计算,每单上涨0.5元,月均新增成本达1.5万元;若遇大促期间单量翻倍,额外支出更将突破3万元。该商家坦言,虽然理论上可通过商品涨价转移成本,但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平台上,提价意味着流失价格敏感型客户,多数商家选择自行消化这部分开支。
行业深陷“增量不增收”困局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呈现显著的“量增价跌”态势:2007年单票均价尚为28.55元,而今年同期已降至7.49元。招商证券统计进一步印证这一趋势,今年前五个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0.1%,但单票价格同比下跌8.2%。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导致全行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发展怪圈。
政策亮剑叫停“内卷式”竞争
面对愈演愈烈的价格混战,国家邮政局于今年7月召集主要快递企业座谈,明确划出监管红线。会议提出将依法整治恶性价格竞争,完善市场规则体系,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政府出手恰逢其时,既遏制了无序竞争,也为行业良性发展留出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价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多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随着人力、场地等运营成本持续攀升,叠加国家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导向,快递业正逐步走出“以价换量”的粗放发展阶段。未来,服务质量提升与合理定价机制将成为行业竞争的新焦点。这场始于价格端的变革,或将重构整个电商物流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