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祭祀、鲜花祭扫、居家追思”等新型祭奠方式逐渐被社会及普罗大众所接受并认可。然而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前所未有的 凶猛疫情,更多的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不遗余力地倡导移风易俗,积极引导、并鼓励群众文明祭祀。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给这种新风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祭祀”也渐渐被更多人所使用。
相交于传统的祭扫方式,网络祭祀是“零排放、零污染”。动动手指,人们在网上献花、点烛、祈福,不会因为“烟熏火燎”污染环境。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祭祀”也是传统节日与“互联网+”的融合。同时,提倡“网络祭祀”以更环保、更安全的方式寄托哀思,也有助于杜绝现场祭扫不当引发的火灾。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祭祀引起的森林火灾就约占全年火灾总量的40%,且在传统祭祀活动中,每燃烧1公斤纸质祭品,就要产生2.5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碳,这样算下来,全国每年传统烧纸祭祀的碳排放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在全球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的当下,这种方式显然早已不可取。因此我们看到在国家政策层面,从很早就开始倡导鼓励民众通过网络进行绿色文明的线上祭奠。
据行业知名网上祭祀平台—思念堂内部官方人士透漏,从其运营数据来看,这几年的“思念堂”用户增长相当可观,且每年重要的祭祀节日都是一个用户增长的小高峰。
其实诸如清明节等祭扫之日,他们的价值内核始终都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而推广“云祭扫”可以减少祭扫过程中的人员流动、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封建迷信等现象,更能有效避免鞭炮噪音,烟雾缭绕,甚至引发火灾的可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云祭祀”既安全又绿色,必将在未来成为传统祭扫方式的有效补充。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