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评测:提升视频拍摄效果与效率的创作利器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宋涛   2022-12-23/17:24
  • 随着vlog兴起,短视频、直播行业火热,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视频制作领域,这也对视频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手机拍摄还是相机,提升收音效果都是最直接的改善手段。而在各种收声设备中,无线麦克风因其不受空间限制可以获得良好的收音效果,又佩戴方便美观被广泛应用。驱动中国评测室最近拿到的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其搭载主动降噪,可实现20小时续航,最远实现200米无线传输,并支持独有的一键生成字幕功能,适用于视频拍摄、直播收音等场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体验,下面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它的具体实际表现。

    一体充电盒设计,便携好收纳

    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配备了类似于TWS耳机的充电盒,能够用于无线麦克风的收纳,便于携带的同时带来更持久的综合续航时间,而且充电盒的上盖通过磁吸固定 ,吸力很强,外出携带也不用担心它会意外打开。

    麦克风主体为一拖二设计,中间位置的是无线麦克风的接收器,两侧为发射器,负责采集收音。两者均采用了方正的外形设计,发射器体积小巧轻便,支持衣夹和磁吸两种方式固定;接收器体积相对更大,但同样设计有背夹,用于与相机等拍摄设备固定。

    具体来看,接收器采用旋转钮控制,还设计有1.1英寸OLED高清显示屏,可以更加直观的查看麦克风的工作状态。

    接收器的一侧除了输出音频的接口外,还配有一个监听接口,拍摄的同时即可确认收音效果,防止发生因收音失败而返工的问题。另一侧则是开关机和美声按键。

    发射器的一侧分别是领夹麦接口、电量指示灯、连接指示灯以及麦克风。另配有充电及数据传输触点及降噪按钮。

    细节方面,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在充电盒以及麦克风上均加入了CD纹理设计,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整体质感。

    配件上,除了各种充电数据线,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还配备了转手机、相机的音频线,以及Type-C转接线、两个领夹麦和两个防风毛衣。对于安卓手机或相机用户来说,这一套直接一步到位,苹果手机用户也只需购入一个Lightning转接3.5即可。

    同时,经过实测,充电盒不仅可以放置麦克风,还可以把两个防风毛衣放进去,这样外出不用再专门带一个附件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配件,设计可以说十分人性化。

    使用体验:AI降噪听见更清晰人声

    通过实际测试,在安静的室内,相比拍摄设备自带麦克风收音,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的收音更清楚,同时音质细腻而富有细节,即使在空旷的房间内,收音效果也十分能打。

    开启降噪后,楼上楼下,乃至同屋的走动声音也可以降低至很低的水平。在户外环境下,降噪效果更加明显,一般的风噪可以做到基本无感,依然能够还原干净的原声品质,信噪比非常高。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的收音效果都十分可观,完全可以满足常见的录音需求。

    同时,针对不同的收声环境,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音频增益可在RX上-10分贝至+10分贝范围内进行21档调节,以应对不同的场景。此外,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还支持安全轨功能,通过在主音轨基础上以-6分贝的音量记录第二条音轨,可最大程度避免因过曝等问题造成的声音丢失。

    传输距离上,官方宣称最远可实现200米无线传输,实测下来在空旷且相对安静的环境下相差不多;在城市车水马龙的嘈杂环境下会少一些,但也足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需要。

    而在收音效果令人满意之外,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还有一点特别令我惊喜,那就是它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搭配讯飞听见字幕APP使用,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查看麦克风的电量,调整麦克风的功能和参数,还有各种美声效果可以选择,对于个人创作者而言,可以释放出自己的创意。

    并且得益于讯飞在AI字幕这一领域的优势,此次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让音频一键转成字幕成为可能。通过讯飞听见字幕APP进行拍摄,手机即可实时生成对应的字幕,后期也支持修改和导出为标准的srt字幕文件,同时还可加入日韩英等9国语种字幕。相比于传统视频,需要在剪辑完成后上传、生成、添加字幕的流程,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可以大幅度提高创作者的出片效率。

    013cd13a5ea445a4fd453a78caace5a0[00-00-03--00-00-08]

    不仅如此,在续航方面,实测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至少可以满足12小时连续工作需求,加上充电盒可以提供循环充电,即便是户外拍摄或长时间直播也无需担心电量问题。

    整体而言,讯飞智能无线麦克风C1无论从体积还是音质、续航、兼容等强大的功能性方面,都是一款当之无愧的“创作神器”。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