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时隔20年,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成败系于新能源汽车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财经作者陈琦   2022-10-01/08:38
  • 2001年4月,“十五计划”正式设立了“863计划”,其中就有电动车重大专项。同年,科技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时隔20年,中国汽车工业要实现弯道超车,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成败系于新能源汽车。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都遵循着“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同时伴随收复国内市场,攻占国外市场的这么一条发展路径。唯独汽车工业一直需要技术引进,在发动机、变速箱、电控系统等核心领域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几十年里,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攻克技术难关,但在核心技术封锁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缺乏原创的核心技术,汽车研发水平仍然处于技术跟随状态。

    因此,国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本土车企,并寻找机会让汽车工业强大起来。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上强制外资进入中国必须以合资模式来进行合作发展,中外合资企业便成为外资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主要方式。另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汽车领域的高关税、进口限制、合资企业外资占股不能超过50%。汽车又是一个进入门槛极高的行业,政府在对国内大型国有汽车企业还实行了重点保护措施。

    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3.02亿辆,位居全球第一,但在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分工一直是“世界工厂”的角色,很难进入高附加值的环节,国外燃油车品牌因掌握核心技术赚的盆满钵满。中国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契机,而新能源汽车将是唯一一次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机会,最直接的原因是它不需要燃油车复杂的技术工艺,完美避开了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两大短板,各国造车势力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公平竞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并提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达20%;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从这个文件中我们可以得知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长期产业红利已经确定。

    基于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国内掀起了新能源造车的时代大风口,各路造车势力蜂涌而至。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融资共89起,披露的融资金额近1292.1亿元人民币,近十年来首次突破千亿元。在技术层面,2020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为29.5万件,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23%,同比增长16%,表明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发进入了成长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划分为上游有色金属及化工原材料、中游零部件制造、下游整车制造、服务及软件应用。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庞大而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工业体系,三电技术、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智能体验、充电桩等领域逐渐实现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这是一个几十万亿级别的超级大市场,可承担着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贡献税收与就业的时代使命,甚至被解读为继房地产之后的第二大产业支柱。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还可有效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环保问题。

    发展至今,我国诞生了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威马、零跑、恒驰、哪吒等明星企业,并在全球汽车公司市值排行榜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开启转型之路,埃安、极狐、极氪、岚图、智己等背靠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相继诞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互联网企业如百度、小米,家电巨头如海尔、格力等也纷纷参与跨界造车,形成了多点开花的热闹场面。

    也因此扭转了国外汽车品牌长期占据国内消费市场绝大份额的局面,在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统计分析中,中国自主品牌、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0.6%、10.6%和8.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2016-2021年均增速分别为46.97%和47.34%。2022年上半年突破220万辆,纯电动车占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至21.6%。继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之后,汽车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开放意味着机遇,这一点无论是燃油车领域的合资模式,还是新能源领域引进特斯拉,都是为实现汽车强国打基础。我们答应特斯拉在国内建厂的条件之一是它三年内完成电动汽车配件国产化率100%,凭借“市场换技术”战略带来了品牌、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在合作中增强本土化汽车工业实力。特斯拉更像是一条鲶鱼搅动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让其他新能源车企产生强烈地竞争、忧患意识,并寻找机会借鉴、学习和超越。

    早在1992年,钱学森就建议跳过燃油车,直接进入新能源时代。30年前能提出这般高屋建瓴、跨越时代的远见卓识,无疑再次证明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直觉和判断。虽然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未曾实现这一跨越,但今天中国新能源造车已经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距离汽车强国又近了一大步。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userinfo.nickname}}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