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云祭扫 App”层出不穷,记者随意挑选下载了三款进行尝试,发现尽管需要用户用手机号码注册,但却可以自由填写、上传祭祀信息,且软件也中也没有任何监督和审核手段,存在着严重侵犯他人隐私的风险。
应该说,网络祭扫并非什么新鲜事,尤其是今年清明节,受全国疫情多点蔓延的影响,国家民政部召开的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政府需制定与当地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祭扫政策,其中也多次强调,各地要充分利用清明节集中祭扫的契机,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
清明前期,全国各地也都相继推出了“重于心而不以形”的网上祭祀活动。根据民政部清明节祭扫工作办公室统计,全国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平台,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5.7%。且在该行业知名的网上祭祀平台—思念堂日前公布的2022年”清明网上祭奠大数据“也显示,平台同比去年增幅达495%,增长近5倍。这些都意味着,网络祭扫正在越来越受广大民众的青睐,且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网上祭祀活动本身就存在着体制和监督上的“真空”,因而产生了一些“跑偏变味”的不良趋势。有些“云祭扫 App”,含有大量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身份信息、人脸信息等,这些信息很有可能被某些不法之徒所利用。且在一些app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祭品,有行李、火供、套餐等,有些套餐甚至达到了一套3500元。还有部分平台通过排名来引导顾客,这些无良商家借着人们的怀念之心,把清明变彻底成了一个敲诈勒索的节庆。
虽然互联网推动了绿色文明的祭祀方式,让云祭扫、网墓、逝者网上纪念堂、等成为一种新的风尚,但也绝不能让它如脱缰的野马般肆意奔驰,还是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走下去。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现行管理殡葬的法规文件,为2018年9月民政部公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均没有涉及网络祭祀的相关规定,以及专门条款。而其它政府部门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里,眼下也没有对网络祭祀专门进行规范,这也为网络祭祀乱象,提供了“灰色”空间。
很明显,网上祭祀想要真正走稳、走好,一方面需要增加网上祭祀的专用条款,制订合理定价、加强监管等具体的实施办法。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府联合市场监管、司法等部门,对相关网站、 App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行为。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才能使网上祭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低碳的祭拜形式。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