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观察 宿艺
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从技术跟随、专利并肩,跨入标准主导阶段。
近日,由支付宝(天玑安全实验室)发起和主导的《IEEE生物识别活体检测》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伴随智能终端的普及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应用落地,生物识别已经成为移动应用的“标配”。绝大部分智能设备,以及现代化的办公场景、支付与金融类APP等都对生物识别技术形成了强依赖。
但是,生物识别技术一直面临“易仿造”与“唯一性”两大安全难题。
传统2D人脸识别存在景深数据丢失的局限性,3D人脸识别技术也数次引发公众担忧,去年,AI换脸软件“ZAO”一夜之间大火,不少网友担忧自己的刷脸支付会被他人冒充盗刷,后经辟谣。
IEEE作为全球最权威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组织,“IEEE生物识别活体检测国际标准”的发布,内容涉及技术框架、融合层级、业务流程、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等一系列标准,有利于生物识别在高安全性技术框架内的推广普及,弥补之前因“碎片化”带来的全球产业推广一致化难题,大幅提升全球生物特征识别及身份认证的安全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创新落地与应用生态繁荣。
备受业界关注的是,《IEEE生物识别活体检测》国际标准是由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生物识别身份认证领域首个牵头制定并发布的国际标准。
支付宝为何会成为发起者和主导者?
生物识别国际标准的"中国优势"
标准在技术领域如同社会法律法规,对整个行业发展至关重要,是建立行业全球生态的基础。
而任何一个国际标准制定的背后,都必须参考两大条件:一是技术趋势的领先性,二是普及推广的难度。
毫无疑问的是,在生物识别认证领域,再也没有比中国市场更具多样性的存在:这里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手机与生物识别移动支付人群、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与开发者,以及复杂多样的细分应用场景。
这意味着,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场景最复杂的市场与技术检验,能给予了标准的顺利孵化以充足且有效的资源。毕竟,全球其他市场甚至根本没有同级别的业务需求与应用场景,比如高度依赖信用卡的欧美市场,移动支付方式碎片化的日本市场,以及智能终端和移动支付随快速发展但远未完成普及的印度和东南亚市场。
在此之前,中国生物识别认证市场已经历了一个从“碎片化”到“行业标准化”的演进过程,这让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化标准过程中具备丰富的经验。2017年苹果首先推出的Face ID技术迅速与安卓手机厂商在生物识别认证领域拉开了技术差距。不过中国手机企业迅速通过供应链优势与技术创新推出了包括“2D人脸识别”、“3D人脸识别”以及“光感指纹识别”等多种方案。
同时,中国移动支付企业、金融企业与手机企业都意识到了生物识别认证方案“碎片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IIFAA),共同推出了“金融级、全链路、标准化”的行业安全解决方案。华为、OPPO、vivo、小米、三星等企业相继通过IIFAA Face ID实现了对“支付宝人脸支付”的支持,最终带来了“金融级安全”生物识别认证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普及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与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高达普及的移动支付与生物识别认证技术,以及具备引领创新能力的顶级互联网企业与智能硬件企业,都让中国企业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抓住生物识别认证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为何是支付宝?
实际上,由支付宝发起和主导《IEEE生物识别活体检测国际标准》的制定,业界并不感到意外。
首先,支付宝本身就是一款“超国民级应用”。
最新数据显示,支付宝目前在全球用户规模突破12亿。不仅在中国市场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标配”的国民应用,并且伴随支付宝的全球化成功拓展与阿里电商业务的全球化布局,如今已经覆盖了全球超过5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超过35个国家的85个机场可以使用支付宝办理退税业务。2018年双11中,消费者通过指纹、刷脸支付,即通过生物信息完成支付的占比高达60.3%,,这标志着支付宝的“生物支付技术”已经得到了全面普及性认同。
同时,支付宝的“支付属性”,更利于其全球化过程中的本地化拓展,目前已在9个国家和地区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本地版支付宝”服务当地用户。
因此,支付宝其自身不仅拥有根植中国市场的生物识别认证大数据优势与丰富应用场景,同时兼具全球用户的多样性数据维度和市场落地洞察力。这让支付宝无论是相对其他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是国际企业来说都更具优势。
其次,支付宝旗下的天玑安全实验室在生物识别活体检测领域突出的技术引领力。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并非是一个“单科”技术,背后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光学与声学等物理科学、生物科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安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众多基础科学与创新应用技术,是一个完整的多学科技术解决方案。
早在8年前,也就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爆发初期,支付宝就开始了生物识别的相关研究,开启了行业持续引领创新模式:2015年,马云就在德国汉诺威展上展示了刷脸支付技术,2017年,支付宝在杭州肯德基餐厅实现全球首个刷脸支付商用。此后,支付宝刷脸技术入选了《MIT科技评论》10大科技突破。
2018年,支付宝明确提出了“从支付商转型为技术服务公司”,在内部成立了很多研究团队和研究院。目前,支付宝确定了“BASIC”的科技创新策略,B是指Blockchain(区块链),A是AI(人工智能),S是Security(安全),I是IoT(物联网),C是Cloud computing(云计算),这些如今都成为支撑支付宝在生物识别领域的重要创新引领力。
以支付宝此次在《IEEE生物识别活体检测国际标准》中力推的“多模态融合人脸识别技术”为例,即融合了多个人体生物特征的算法。据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IEEE Fellow任奎透露称,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存在2D人脸、3D人脸、多光谱人脸等多种模态,每种模态都具有不同的采集适应场景、数据安全程度和隐私敏感度等,各有优势和局限,“从应用角度来看,当下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瓶颈问题:复杂条件下的生物特征采集;大规模人群1比N识别准确度;安全隐私保护技术。”
由此出发,单种模态的识别无论在识别性能还是在安全性上均存在瓶颈,而多模态融合是人脸识别乃至生物特征识别的重要突破——不仅能通过多因子的方式提升识别精准度,也能在一定程度提升生物识别技术的场景适应性和隐私安全性。相比传统单模态算法,更能满足金融级误识率(低至千万分之一)。
参与此次国际标准立项与标准起草的支付宝专家孙曦对此表示:支付宝立足于科技服务的企业,需要站在整个产业链上进行全面的安全考虑,才能有效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资金安全。因此,支付宝不仅关心生物识别系统软硬件和算法的安全性,还要从应用场景、移动设备安全、应用软件安全、后台服务安全等进行全方位考虑如何进行各模块的安全防护,并通过“可信连接”串连起整个链条,站在全产业链视角去解决问题。
IEEE Fellow任奎认为,成立IEEE-SA标准工作组首先需要在相关技术领域有很好的沉淀,并且需要得到IEEE-SA的认可和批准。在IEEE立项生物特征识别多模态融合技术标准,意味着支付宝技术处在世界前列,并且在技术出海争取全球共识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对整个生物特征识别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三,支付宝坚持的技术方案开放性。
坚持生态系统的协同与开放,也是支付宝的一大传统基因。在智能手机企业合作方面,目前包括华为、vivo、OPPO等企业都与支付宝的天玑安全实验室宣布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在AI算法和数据方面展开研究合作,共同打造包括3D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等AI技术生态体系。
在成为IEEE-SA高级会员之前,支付宝还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中兴、三星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联盟组织IIFAA。长期以来坚持的开放策略,让支付宝在此次国际标准化主导制定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得到了合作伙伴与业界的支持,这也是作为一个行业标准推动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特质。
第四,支付宝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的强烈意愿。
依托中国市场与技术优势,支付宝一直是国际/国家化标准相关制定的积极推动者。至今,支付宝已主导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90余项。
在此次成功发起和主导的《IEEE生物识别活体检测国际标准》发布之前,支付宝标准化团队牵头的多个标准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AII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OSS(中国人工智能开源软件发展联盟)等标准化组织中也均有成功立项,这让支付宝相比其他中国互联网企业具备更加丰富的国际/国家化标准制定经验。
第五,支付宝熟悉国际标准制定过程的“游戏规则”。
国际标准的制定,不只是技术方案的领先,而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是一个“平衡的艺术”。
以支付宝之前牵头制定ISO生物识别认证国际标准为例,就遇到了ISO中两个标准技术委员会的争抢,并且各有坚持的道理:一个专注于技术,一个专注于安全。支付宝的标准化制定团队分别与两个标准技术委员会进行了大量的细致沟通,尝试去了解每一条不同的意见,并找寻解决办法。
最终在表决中,共23个国家投票支持,没有国家反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和芬兰等国代表,还同时在投票表决单中表示,愿意派出专家参与该项标准的制定——中国“标准”至此真正走向全球市场,成为此次《IEEE生物识别活体检测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案例与经验参考。
由此来看,由支付宝发起和主导《IEEE生物识别活体检测国际标准》的制定,背后是支付宝长期积累的各种行业优势、绝对的技术引领力,以及丰富的经验与主动意愿共同推动的结果。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水到渠成,也让全球顶级科技企业看到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展现的强劲技术驱动力与日益强大的行业话语权。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