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一个传统产业的催化剂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AiChinaTech   2019-12-13/13:15
  • 近日,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扩大社会服务资源供给、以网络化融合实现社会服务均衡普惠、以智能化创新提高社会服务供给质量、以多元化供给激发社会服务市场活力、以协同化举措优化社会服务发展环境等五大要求。

    由此可见,“互联网+”正在逐步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变化。纵观前二十年,互联网技术一直在快速发展中,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已经深入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互联网+”作为新时期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被推出,而它的前景也已经得到了大众广泛的认可。

    一、“互联网+”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互联网+”暂且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个热谈但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个领域针对“互联网+”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论证与探索,但大部分都还处于观望的阶段。

    如果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来看,互联网商家无疑会比传统企业更加积极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在尝试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充足的经验可循,可以通过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本身的生态。

    所以说,“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异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企业就不会去做互联网化的尝试。要知道,许多传统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了,他们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比如说“互联网+农业”,通过对收集的农业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得到某特定农业生产区域的播种、施肥、收割的相关解决方案。其次,“互联网+”还能用于建设农业咨询服务类网站,为涉农企业、农民等提供各种农业信息,并实时互动交流。这些都是“互联网+”为传统产业带来的改变。

    二、“互联网+”的趋势

    而随着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延伸,”互联网+“的趋势也将逐步体现。仅从商业角度来看,便有如下三个趋势。

    趋势一:当局推动“互联网+”落实“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当局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详细实行。在往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当局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趋势二:“互联网+”服务商崛起接下来会出现一大批在当局与企业之间的第三方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可能会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但不排除部分传统企业也会逆袭成为“互联网+”服务商。他们自己不会从事互联网+传统企业的生产、制造及运营工作,但是他们会帮助线上及线下双方的协作,更多的是做双方的对接工作。

    趋势三: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的职业线上线下教育会爆发。在线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一向是很火的教育类型,同时市场份额也占得比较大,每年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在“互联网+”这一轮热潮中,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会鼓起,可以详细细分到每个工作岗位的详细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会逐步普及开来。届时,与它相关的趋势会越发的明显与繁多,其领域也将从商业拓展开来,进而影响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说不定的。

    三、“互联网+”的未来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进行融合的对象将产业转为平台,比如“互联网+物体“的物联网、”互联网+视频“的视联网等等。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视联网:视频能够成为互联网入口的第二个原因在于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随着视频流量增加,人们接触视频的时间增多,视频引发的情感共鸣很容易转化成对特定服务的需求。正是基于以上两点,极链科技认为,视频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必将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代入口,而以视频作为信息传播介质和互联网功能载体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就是视联网。

    结语: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业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的发展与实践都与其他产业精密相连。相辅相成、互帮互助,也许便是“互联网+”最好的诠释。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