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海辉·金融:银行业也需要自主可控的Plan B首发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财经三剑客   2019-08-19/14:02
  • 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以及第三方金融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以蚂蚁金服等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对传统银行业的第一轮冲击已经告一段落,银行业迎来了金融科技的下半场,科技、金融与社会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时代即将到来。

    近日,IDC中国未来金融论坛上发布了一份《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18》报告,该报告显示,文思海辉·金融位列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整体市场主要厂商市场份额第一名,并在10个细分领域位居第一或前五,以绝对优势连续第二年位列行业第一,持续领跑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

    该报告称,2018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19.9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23.6%。IDC预测该市场2019到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8%。到2023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071.5亿元人民币。

    在2019年的银行IT市场,一面是市场总体规模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科技巨头系、传统银行IT服务厂商、银行系科技公司、新锐创新公司以及传统产品厂商等的竞合关系将产生新的变局与重塑。

    科技赋能金融的下半场,重塑金融服务3.0时代

    “在开放生态里,我们正在面临一个云的2.0时代,云的1.0是共享计算能力、网络能力和存储能力,以及SaaS软件服务,而这些都不是银行的刚需,银行尚有能力营造自己的私有云和大数据平台来自我应对。在云的2.0时代,我们需要共享的是数据服务,共享的是AI算法,共享的是应用和场景,以及专业的服务能力,开放共享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文思海辉·金融高级副总裁、金融事业群银行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况文川在演讲时分享到。

    “共享思维”的背后是新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业深度融合的“金融科技下半场”的到来。在金融科技下半场中,技术赋能的2.0时代将逐渐过渡到银行服务生态化的3.0时代,而在这一新的阶段,金融科技公司对传统然银行的赋能已不是单一的科技赋能,而是以科技赋能为基础,综合场景流量、专业能力和资源特质的“生态赋能”,其参与者也在发生变化。

    况文川认为,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冲击已经告一段落,作为应战方的银行科技在推动银行业态的进化中,已展露出初步的头部效应,并通过银行业庞大体量的杠杆作用进入场景和生态,与新金融业态中的头部玩家并驾齐驱。

    总的来看,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的影响是一个由冲击到融合的过程,在第一阶段,表现为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和分食,而在下一阶段,则是新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的深度融合、共生和反哺。2019年,随着监管政策趋严及市场的反转,金融科技对于金融行业重塑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在科技赋能金融业的下半场,银行和生态的深度融合成为变革的主要力量,金融服务业本身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产业形态——金融“信息服务业”的信息服务特征日渐明显。科技竞争、创新竞争、人才竞争、场景版图争夺、IP竞争、合作生态冲突以及运营机制、企业文化和治理结构的比拼,将呈现出合纵连横、百舸争流的精彩画面。

    当下,金融科技已经对银行IT服务行业基本完成第一轮的重塑,形成了互联网科技巨头系、传统服务商、传统产品商、银行系科技公司、新锐科技公司五强角逐竞合的局面,面向全新的金融信息服务业,新价值链结构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合作模式乃至行业布局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对金融科技对银行IT服务行业的影响,有着多年金融从业经验的况文川有自己的研判:“在变局与重塑之间,IT技术及其应用场景仍在迅速演进,银行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正在急速演化,工程组织形式正在升级换代,而一些亟待解决的基础技术问题已经迫近关键节点。从银行来讲,一方面需要快速大规模创新,同时又需要未雨绸缪降低成本;一方面需要开放融合,另一方面又需要做到自主可控;一方面需要外部服务和技术作为补充甚至是基础,另一方面已经将对外科技赋能作为业务发展手段;这些目标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甚至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需要在自主开发扩容、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引入以及生态扩展构建之间寻求平衡和妥协,难度很大。”

    而对传统银行IT服务业而言,根据文思海辉的研究,头部公司的行业集中度四年来持续下降,脆弱的行业格局本来就很容易被打破,伴随着银行系科技公司的纷纷成立,行业已经面临拐点:银行迅速提升自主研发比例、银行科技自身进入银行IT服务业以及银行对IT服务效能和效率的更高要求,已经让传统乙方公司追求规模化发展的外包服务模式的弊端展露无疑,而选择完全专业化发展路径的IT公司则与经营目标尚未定型的银行科技之间面临不明确的竞合前景,现阶段银行IT服务特别是应用服务中晦暗不明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将在数年内出现引爆点。

    面对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文思海辉·金融通过3.0服务模式为转型中的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提供了“金融下半场”中的生态化解决方案。一方面,针对场景端相对银行系科技公司的天然弱势,尽可能地通过规模化的精益运营来保证相对同业特别是银行系科技公司的成本优势,同时加大对基础侧软件和平台的研发力度,以形成“创新+成本+规模”的独特价值;从另一方面,3.0时代的文思海辉·金融通过“解决方案+专业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与银行科技创新需求间的整合,并从设计、实施和运维扩展到咨询、运营、流量、数据服务等全价值领域,通过规模优势、专业运营、内外部协作和快速复制能力,构成完整的服务生态,从而对银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效率赋能,并融入到银行对外服务的B2B2X生态圈中。

    最新的IDC Ranking排名结果显示,文思海辉·金融以10个细分领域第一或前五的绝对优势,领跑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其中,在市场份额上,文思海辉·金融以4.9%的份额位列第一,在支付与清算系统、商业智能、呼叫中心/电话银行、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方案等细分领域也同样排名行业第一。

    在笔者看来,文思海辉·金融之所以能持续领跑行业在于其对行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及其综合均衡的运营特点。在科技赋能金融业的下半场中,服务生态的3.0时代为文思海辉·金融带来了技术赋能与效率赋能的双重优势,同时以自身的专业素质充分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赋能需求,并参与到银行科技的对外赋能生态圈中,以达成在行业服务生态3.0时代自我定位和价值的重塑。

    AI+大数据打造金融智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Plan B

    在“金融科技下半场”。科技驱动替代流量驱动成为行业变革的最主要特征,大数据、云计算、AI、移动互联等技术在金融业的深度落地以及金融业的持续数字化,交织着基础技术以及科技产业链的不确定性,使得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各路玩家都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将大数据、云计算和AI作为运营基础设施的新金融,在客户触达、业务转化以及风控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博士在其所著的《大数据时代》(原名: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一书中写道:“人类从依靠自身判断做决定到依靠数据做决定的转变,也是大数据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他们(统计学家和数据分析家)的判断建立在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没有受到偏见和成见的影响。”

    大数据对于金融行业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客观的数据分析之下,无需对复杂的金融行为数据本身“刨根问底”,在数据科学家对数据的相关关系做出研判并得出规律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直接应用,因而,不仅在风控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对于精准营销、智慧银行和服务自动化等领域也迫切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效率赋能”。

    “银行建了那么多年数据仓库,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基础数据、数据渠道和应用尝试,这时候可以开始做大数据的一些深化应用,但在实际的应用层面上,大部分银行做得并不够,而且在这个阶段,银行可能会更加明白自己经营的是数据,银行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就是经营数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况文川分享了自己对行业的思考。“经过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在AI技术实际上也有了多年尝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持续量变所积累的质变会在这几年体现出来”。

    事实上,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文思海辉·金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带有明显的AI+数据烙印。

    在打造金融营销和风控智能方面,文思海辉·金融一方面致力于自动化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和算力的建设,另一方面则避免唯算法论、对自动化机器学习的迷信以及对AI不切实际的期待,而是结合基于专家知识的场景再现和设计,降低了对AI训练数据的过度依赖,以实现较为经济可行、更为快捷的营销和风控智能化。为此,文思海辉·金融加强了数据中台的研发投入,特别是数据应用服务层面的投入,帮助对银行进行技术上的赋能;以AI+大数据技术为核心,聚焦于NLP对话交互平台、自动+半自动建模、图像识别专题应用以及流程自动化四个主要应用领域,扩展场景应用,如智能客服、智能外呼、智能催收、机器人路由、智能合规、智能助手、智能厅堂、量化交易策略、会计核算、精准营销、实时反欺诈、竞品监控分析、自动抵押物价值监控、单据智能识别、自动化测试和AI数据模型测试等等,从而帮助银行业兑现AI及大数据基础设施化后的应用价值。

    在经营端,均衡的业务构成以及大规模的客户服务基础构成了文思海辉·金融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对优势解决方案以及研发的规模化投入构成了文思海辉·金融的“隐性”竞争实力,为其未来业务的增长打下了技术基础和业务基础。

    在技术端,文思海辉·金融在自动化建模与训练、金融对话平台、专业知识图谱等核心技术上投入大量的资源实现关键技术和主导场景的自研,在着眼应用场景投入的同时,高度注重专业领域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在技术的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中达成均衡,在近期盈利和长期经营安全性上达成均衡。

    正如上提及,这场银行业的新金融科技变革中,也同样存在着技术安全需求。在技术上,金融行业的安全性、持续性需求对技术的稳定程度以及技术本身的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除了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之外,自主可控的“安全性”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

    中兴、华为事件发生后,关键技术节点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凸显,银行业普遍需要B计划的自主可控,以防范未知的风险。

    “以银行交易系统的主机下移、X86化为例,文思海辉以及一些科技巨头厂商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PaaS层面已经实现了自研,交易中间件的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但国内真正投产运行中的支撑巨大交易量的银行核心应用,绝大部分仍在采用传统的上一代商业数据库,新一代的分布式或开源路线数据库厂商这几年到了交答卷的关键时候,这也是整个行业正在期待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个节点难题被攻克之前,我们现在还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应用策略或PaaS功能来绕过一些本该数据库解决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成本。同时这也说明,整个产业链的合作以及对研发、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银行自身以及监管机构的配合也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况文川表示。

    在参与银行业的Plan B方面,文思海辉·金融有着自己的规划。一方面,基于电商、互联网、电子政务、5G、创投和大规模制造在中国的特有应用优势和成本优势,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在中国位于一个长期的特殊风口,这给了科技巨头、新锐创业公司以及文思海辉这类大型综合性服务公司提供了更多机会,投入研发侧重于场景应用但可能局部领先的金融技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接近基础技术领域。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技术产业链已经进入时断时续的状态,切切实实的供货短缺导致的项目延期,已经逼迫中国的一些公司,包括文思海辉,在更大规模上、更为紧迫地投资于更为基础的技术、工具和平台的研发。况文川透露文思海辉金融为此至少增加了40%的研发预算,“短期内增加了国内企业的利润压力,但长期而言,我们相信开放、合作仍是主流方向,这个阵痛的过程为中国企业未来以更好的姿态参与全球技术创新产业链,从人口红利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内关于研发的认识也更统一了,一些久拖不决的研发投入也终于下了决心”。

    “开放银行”的本质是金融服务3.0时代的具象化

    从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新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融合也是“开放银行”的大势所趋。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是一种开放化的银行业商业模式,通过与第三方商业场景、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等其他合作伙伴共享场景、流量、内容、数据服务、算法、交易、流程及其他业务功能,重构金融生态系统,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

    “开放银行主要指银行通过自建或嵌入等方式与第三方平台进行能力交互和数据共享,在技术呈现形态上表现为API、SDK、H5、APP等手段,最终目的是形成融入场景、建设生态的银行服务新模式。”况文川对媒体表示。

    况文川谈到他的担忧,“现在开放银行和中台战略基本上成了行业最时髦的名词。就开放银行而言,它不是一个简单的Open API平台的搭建,它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建设,是银行服务业走向银行信息服务业的一个蝶变的过程。如果行业只是一窝蜂地上了上百个开放银行平台,这难免重蹈早几年搭建了上百个直销银行而今天还在讨论如何定位直销银行和手机银行APP关系的覆辙”。

    无论是开放银行还是“开放共享”,最终是需要通过服务去落地,这里的服务有两层含义,一是银行对客户、对生态场景的服务,二是金融科技公司对银行的新金融技术赋能。在新金融科技的加持下,银行对客户服务将会更加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数据化,而实现银行业全链路数字化的基本途径则是新金融技术能力的建设和赋能。

    因而,开放银行实际上是技术与服务双核驱动下,银行业在效率导向下自我革新的需要,从本质上来讲,开放银行也是金融服务3.0时代下银行内部技术、规则等多维调整的具象化。无论是开放银行还是生态赋能,归根到底还是在用户价值导向下传统银行的一次升级和进化。

    “价值就是围绕场景金融所需的复合价值,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扩展我们的服务内容;质量不仅仅是服务的质量,还包括公司的经营质量,而不完全是规模的增长,在一次性技术服务的价值占比不断降低的时候,开放银行各参与方持续的投入也是价值的重要一环;均衡则是在创新、服务、客户等不同的领域(如市场选择、解决方案领域、前瞻性研究、客户类型)等方面去做一些均衡,这样的均衡有助于综合价值的创造”。况文川对媒体表示。

    在文思海辉·金融AI+大数据+金融服务生态的全方位赋能下,实现客户价值的核心在于其对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技术生态赋能”。而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文思海辉·金融也面临着诸多来自行业、技术以及内部转型等多方面的挑战。

    雷·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有着这样的观点:“人们往往高估短期内能够达到的目标而却容易低估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

    在技术的规划和投入上,既需要对现实需求的满足,也需要做前瞻性技术投入的规划,而均衡的意义则在于技术创新、当下业务以及前瞻性研究等方面的“均衡态势”,从技术的价值上来讲,则是技术的长期价值与短期价值的取舍问题。从企业的经营而言,则是区分保留好的传统基因,引入新的经营基因所面临的痛苦抉择。

    在金融行业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企业需要更加准确地研判行业以及业务发展趋势,在开放银行的大趋势下,金融企业更需要综合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从开发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逐步转变为整体投产服务、咨询服务、数据服务、中介服务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金融科技服务企业,适应多样化的价值链形势,则是时代浪潮下,文思海辉·金融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

    金融业的这场科技变革本质上是一次技术驱动下对行业整体的一次数据化、AI化的产业链重构,在数据以及AI加持下,传统金融业的效率将会极大提升。作为国内银行IT解决方案的引导者,在AI以及大数据浪潮中,文思海辉·金融也将开启新银行业态与AI科技金融的全新时代。

    尾声

    以AI+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新金融科技引发的这场银行业的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随着AI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场景的扩展,未来更多应用层面的技术将在多种场景下实现落地,于此同时,在新金融技术赋能下的银行将迎来以AI与大数据为核心的彻底的数字化进化。在这一场由技术驱动的金融革命下,也同样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