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缤果盒子欠薪裁员,整个无人便利店日子都不好过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龚进辉   2019-06-28/12:55
  • bbea3b819b835be1bf765ead6011fe9d.jpg

    作者:龚进辉

    昔日无人便利店明星公司缤果盒子正处于成立以来的至暗时刻。

    据燃财经报道,缤果盒子从去年底至今共裁掉上百名员工,部分被裁员工的工资和赔偿金拖延未付,有些甚至已拖欠长达半年。明眼人都看得出,缤果盒子陷入欠薪裁员风波,与新一轮融资迟迟不到位有关,其上一轮融资还要追溯至2018年1月,彼时获得8000万美金B轮融资。

    在过去的17个月,不仅缤果盒子日子不好过,整个无人便利店行业都不景气,除了EasyGo在去年6月完成1.2亿元A轮融资,再也没有融资喜讯传来,大规模扩张就更不存在。处境好一点的也只能勉强苟且地活着,处境差一点的或倒闭或转型。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资本仍会继续冷落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们的苦日子还有得熬。

    事实上,无人便利店真正兴起是在2年前。彼时,Amazon Go的惊艳亮相,使“无人便利店”概念顿时风靡全行业,国内零售业掀起一股讨论、实践热潮,阿里、缤果盒子、娃哈哈便是典型代表,它们分别代表零售商、创业者、品牌商。同时,无人便利店也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融资消息接二连三传来,一时风光无两。

    缤果盒子正是这股无人便利店浪潮的弄潮儿之一。2017年7月,其获得超过1亿元A轮融资,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开始频繁秀肌肉、定目标。当时,他透露两点重要信息:

    一、缤果盒子致力于将传统便利店互联网化,像工厂一样批量生产便利店,然后批量投放到市场,可以以低成本快速试错。这意味着,缤果盒子商业逻辑和传统便利店不一样。后者是刀尖上的生意,只要运营不慎就会亏本,而前者成本极低,一个盒子比传统便利店少1/4、人力只有传统便利店1/10,量变成就质变,早期就可以盈利。

    二、缤果盒子在中山、江苏、北京、成都等地建设工厂,盒子已做好大规模量产的准备,未来成本会更低,且创新之处在于可以自由移动和拼接,于是定下1年开5000家店的目标,“一年5000家的目标是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的合理规划,现在看来还有点保守。”陈子林说道。

    不过,在短暂风光三个月后,执行副总裁谢群的突然离职给缤果盒子当头一棒,传闻谢群对缤果盒子的发展规划和思路与陈子林存在分歧。这还没完,2017年11月,缤果盒子员工在脉脉上匿名爆料缤果盒子大股东陈卓彬,将缤果盒子参股公司——佛山倍便利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便利)大门上锁,门禁拆除,并张贴多张员工违纪开除通知书,宣布立即解除与相应员工的劳动合同。

    资料显示,倍便利是负责缤果盒子的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华南、西南地区的运营,由谢群担任法人代表,他离职后仍是倍便利股东之一。缤果盒子市场部副总监王莹透露,谢群离职后便拒绝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拒绝交出公司印章。抛开是非对错不谈,创业公司人员流动再正常不过,但像缤果盒子这样闹到以撕逼形象示人的并不多见,而内部矛盾彻底公开化,不可避免为其后续发展埋下隐患。

    在我看来,即便缤果盒子内部一片和谐景象,其前景也不容乐观,因为陈子林被残酷的现实打了好几次脸。

    一、2017年7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誓旦旦地表示,8月底前会铺200个盒子,并称通常1个半月开200家便利店是不可能的,但缤果盒子可以做到,且200家便利店开业后都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很大。2017年9月底,陈子林透露缤果盒子已完成22个城市、158个盒子的落地,直到12月底盒子数量才超过200个。

    二、缤果盒子官网显示,其进入城市数量为28个,这意味着,从2017年9月底至今,缤果盒子只新拓展了6个城市,盒子总量自然不尽如人意。其曾对外宣传开店最高峰达到500家,姑且认为没有水分,这也与陈子林当初定下的1年5000家相差甚远,这一不切实际的目标沦为行业笑柄,根本原因在于他明显低估了与物业方谈判的难度。盒子需要卡车运输,并单独接入水电,且会占用小区公共面积,容易招致业主投诉,物业方很难大量引入。

    三、陈子林不断以“盒子成本低、能快速盈利”的核心优势来对外讲故事,也借此吸引潜在加盟商。不过,所谓的成本低、快速盈利只是看起来很美好,否则缤果盒子早就完成开店目标、实现规模化盈利,也不至于混到今天这步田地,而加盟商对其画大饼并不买账。

    d2436d5df670bedeebc8023388db59b2.jpg

    燃财经援引缤果盒子内部员工的话,缤果盒子单个盒子的建设及安装成本大概为8万元,单店商品的SKU从200到800不等,价格要比传统便利店便宜。商品毛利为25%左右,单个盒子在日均销售额1000元的情况下,回本要2年。目前,缤果盒子只有部分盒子实现盈利,但公司整体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众所周知,节省租金和人力成本,是无人便利店诞生的驱动因素之一,但缤果盒子们标榜的极大降低运营成本是个伪命题,因为隐性成本很高。目前,无人便利店没有大规模普及,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相对传统便利店单一的信息系统成本投入,其技术应用成本较高,初期技术投入是笔不小的开支,根据产品设计不同,涉及到包括人脸识别技术、RFID技术、监控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

    陈子林曾透露,缤果盒子光技术人员就达到200人。同时,尽管无人便利店比传统便利店节省了结算环节等人工成本,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货损率更高的情况,且需要人工补货,加上不少用户不熟悉无人便利店的购物流程,需要配备专业人员引导消费。因此,短期内无人便利店几乎不可能实现完全“无人”的状态。

    试想一下,每件商品上的RFID标签成本为0.4元,每10家无人便利店至少需要4~5个后台维护人员,这些隐性成本加起来可能比节省的运营成本还要高。因此,无人便利店只有达到规模化后,分摊下来的单位运营成本才能降到足够低,但问题在于,规模化扩张本身需要耗费巨大成本,这让创业者倍感压力。截至去年10月,缤果盒子已投入1亿多元。

    缤果盒子前期投入居高不下,商品售卖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微薄的收入远远无法覆盖高成本。缤果盒子曾提供一组运营数据:2018年9月中旬,缤果盒子全国293个盒子,日均销售额超过1000元的只有40个,108个日均销售额不到300元。

    对于本质上是To VC的缤果盒子而言,因数据不好看而不再受到资本青睐,对其是个沉重打击,将难以为继。为了活下去,必须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节流的标志性动作便是裁员,只不过吃相很难看,而开源势必要努力提升单店日均销售额,积极造血,这涉及到市场教育,尴尬之处在于短期内用户接受度上不去。

    其实,用户并不关心便利店“无人”还是“有人”,更看重的是商家能否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最好的购物体验。想要获得用户持续认可,缤果盒子还需要扩充SKU、购物流程也需要优化、不断迭代产品与服务。

    当然,不仅是缤果盒子陷入困境,其他玩家各自有本难念的经。无论是作为行业标杆的亚马逊Amazon Go、阿里淘咖啡,还是F5未来商店、EAT BOX、小e微店等创业者,均未实现大规模复制。时至今日,无人零售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大市场中依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失去资本输血后,前途将更加迷茫。

    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人货架、无人店的快速陨落,虽然有所预料,但比自己的预期来得要早。在他看来,无人零售一定有未来,但现阶段充其量属于“早产儿”。

    换言之,无人零售短期内不可高估,长期不可低估。“我们今天这些做无人零售的,其实很多都在宣扬怎么把便利店的人工成本降下来。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地满意?如今的无人便利店也好,无人货架也好,我发现没有找到真正的痛点。”

    我基本认同张晟的观点,无人零售这一新生事物的确诞生过早,因为当前技术不成熟、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短期内难以盈利。不过,他预测“无人零售一定有未来”,我认为有待商榷。

    不可否认,在传统便利店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无人便利店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它能覆盖传统便利店覆盖不了或成本比较高的区域,团队管理和供应链管控能力是关键所在。换言之,无人便利店会发展起来,但发展到何种程度是个未知数,我并不看好其前景。

    在我看来,无人便利店注定成为不了一个独当一面的新零售业态,更像是一个大业态下的补充,在一些人流量不那么密集的区域满足用户需求,这决定其很难做大。我悲观地预测,无人零售领域诞生独角兽的概率较低,而昔日翘楚缤果盒子已走在凉凉的路上。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