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代工绿驰,是双赢还是无奈?

  • 来源: 驱动中国 作者: 南羿   2019-05-24/17:12
  • 驱动中国2019年5月24日消息   今日,绿驰汽车与长安汽车即将在重庆签署一项联合制造方面的战略合作。据了解,此次合作方为绿驰汽车和长安铃木,将生产一款纯电动车型。预计将会在今年6月投放其首款紧凑型SUV,并且将在今年11月份投放微型车与中大型轿跑。

    2

    本次签约的联合制造工厂为长安铃木2013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二工厂,该工厂被誉为铃木全球体系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厂之一,也是铃木汽车在中国的标杆工厂。这也意味着绿驰即将通过长安"代工"的方式解决"造车资质"问题,而长安汽车则通过合作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timg

    本次长安汽车将会启用长安铃木在2013年投入使用的第二工厂,该工厂曾被誉为铃木全球体系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厂之一,也是铃木汽车在中国的标杆工厂。不过,在2018年9月,长安汽车以1元价格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和10%股权,至此,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股权。

    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退出中国之后,长安铃木的工厂几乎陷入停滞, 这个拥有15万辆/年整车产能的第二工厂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为了缓解产能过剩问题,长安也安排了CS85 COUPE、逸动纯电动版等车型在该工厂生产。

    3

    从长安的销量来看,4月份长安汽车的销量下滑了42.39%,成为十大自主品牌中销量下滑严重的车企。CS系列车型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长安CS55在4月份的销量仅为5918辆,同比下滑53.6%。而新能源汽车部分,长安的技术相对于比亚迪、广汽新能源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所推出的逸动系列、CS系列、奔奔的市场表现都只能算的上差强人意。4月份长安集团的总销量仅为12.12万辆,同比下滑三分之一,集团出现整体亏损现象 。

    5

    过去三年的时间,长安汽车已经关停并转了140万辆整车及126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并累计主动淘汰21款弱竞争力产品。然而,长安的资源整合,并没有换来销量上的提升。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长安汽车拥有近400万辆产能,其关闭的140万辆产能,微型车占据比重很大。

    此外,长安还新建了两江一工厂和二工厂,这其中微型车产能大约100万台。根据长安汽车2018年的累计产量206.24万辆的产能,可知其产能利用率不到70%,工厂仍有较大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长安集团整体销量不振,不断亏损,这也为长安以及绿驰汽车的合作埋下了伏笔,毕竟代工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企业的营收。尽管对整个长安集团来说,这可能微不足道,但有总比没有强,至少能够缓解集团的一小部分压力。

    然而,此次合作可能并不会维持太久,绿驰并不会愿意长期依赖代工。在短期内,绿驰还没有办法拿到造车资质,借助长安现成的工厂可以快速地将产品落地。当然,绿驰也并没有西安这,其首个位于江西九江的绿驰汽车中部基地,已经完成土地平衡等前期工作,开始了正式建设工作,未来绿驰拿到造车资质后,新工厂将投入使用,将不再依赖于长安。

    相对于蔚来汽车、理想制造、小鹏汽车、威马汽车这些已经实现量产的造车新势力来讲,绿驰的脚步已经远远落后与对手。目前绿驰的生产资质仍然是个未知数,新车的研发和交付时间仍要较长时间,已经上市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已经经受了无数媒体以及广大消费者的非议。绿驰上市后,或许将不会再承受这么大的非议,市场推行能够更容易一点。

    1

    从短期来看,绿驰选择与长安汽车合作,对绿驰来说是有益的,可以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为企业早日实现盈利增加了可能。但是绿驰汽车选择与长安铃木联手能否实现双赢还很难说。

    尽管代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与江淮代工蔚来、海马代工小鹏而言,代工绿驰明显有点“屈尊”了。绿驰相对于蔚来、小鹏、威马等品牌而言,一直默默无闻,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品牌。绿驰新车研发进度慢、市场推广不足、产品竞争力还无法确定,未来的市场前景还是个未知数。

    绿驰在造车技术方面自然没有办法同老牌车企长安相比,因此长安代工绿驰也很难得到绿驰的技术。另一方面,绿驰主打智能化汽车,这主要体现在软件方面,对长安的意义不会太明显。所以长安代工绿驰最终受益点主仍然是代工费,对长安的技术方面的提升不会太大。

    从蔚来、小鹏、威马的销量来看,目前的新势力造车企业的表现并不好。代工绿驰带来的利润相对于整个长安集团只能算是微乎其微。但是短期内长安难以实现盈利,代工绿驰也是无奈之举。尽管代工费用微乎其微,但有总比没有强,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员工闲置的问题。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