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中国 2019年3月19日消息 3月18日,据IT时报报道称,有用户反映,手机上安装的美团与饿了么会“偷听”。刚说了想吃什么后,打开美团与饿了么,就会看到平台对相关店铺的推荐。记者经过多轮测试后,发现美团、饿了么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到60%-70%。
图片来源于“财经网微博”
美团、饿了么予以否认
针对此事,美团、饿了么均予以否认。美团称,有关“根据麦克风收录的语音关键词为点外卖的用户做推荐”的行为并不存在,美团外卖只会在获得用户语音使用授权后才会使用麦克风。
饿了么表示,所谓“监听用户日常对话并做信息分析”,是一种无端猜测,饿了么没有做类似的产品设置,也不具备相关技术条件。
但明明有用户反映称,在打开APP前提到了一款奶茶,打开APP后在首页商家推荐中就看见了同款奶茶,并有多位用户也反映遇到过类似情况,况且记者经过多轮测试后发现美团、饿了么推荐的准确度达到60%-70%,难道只是巧合?
究竟是谁打开了你的麦克风?
究竟是谁打开了你的麦克风?是用户吗?美团称麦克风权限的获取是经过用户同意后进行的,但往往很大一部分APP在获取各类权限时均采取强制性措施,使用户处于被动的状态。
去年8月份,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8年上半年)》,对1144款APP权限获取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几乎所有的Android端手机APP都会获取隐私权限。
隐私权限包括:获取位置信息、读取手机号、读取短信记录、打开摄像头、使用话筒录音、发送短信、拨打电话等。如果用户在安装APP时不同意获取相关权限,则无法使用APP。这也造成中国消费者协会在调查APP对隐私收集情况时发现,超九成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
“偷听”背后映射的是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接不完的推销电话,屏蔽不完的短信,让每一个人在大数据时代下都被“透明化”。并且信息泄露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外卖、快递、酒店等领域均发生过大型信息泄露事件。
今年315晚会同样曝光了信息泄露背后暗藏的灰色产业链,一些APP过度获取隐私,一些公司通过研发先进技术设备暗地里获取手机号,并利用机器人全呼系统,让机器人来拨打骚扰电话,甚至达到一天拨打5000个电话,一年打出40亿个电话的惊人数字。
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虽说美团、饿了么否认“偷听”一事,但类似情况依然在其他平台上演,强制获取打开摄像头、读取通讯录等权限,实际上都是在无形中偷窥个人隐私。原本企业的初衷是通过获取个人信息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若未经用户同意就过度获取权限透支的将是企业的信誉度。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