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上,一道用编程猫图形化编程工具解决的高考数学题深深吸引了现场的与会人员。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名初中生运用抽象复杂“寻路算法”制作的3D沙盒游戏。
为加速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改革,提高计算机学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育水平,促进广大计算机教育领域从业者在计算机教育方面改革成果的交流, “2018年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于2018年7月10-13日在安徽合肥召开。大会邀请了北京大学陈向群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郑莉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昱教授等计算机教育专家参与会场报告,共同深入探讨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等问题。
编程猫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天驰与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会主任李廉教授、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孟卫一教授,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罗军舟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学院院长黄河燕教授、字节跳动资深科学家李磊博士一同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随着新时代全球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变化,计算机类专业人才需求强劲。编程猫希望与各高校携手,开发面向高校师生的编程教育课程,助力新时代编程教育普及。
会议现场,李天驰发表题为“图形化编程应用与实践”的大会报告,介绍了编程猫系列编程创作工具,通过分享编程猫“冒泡排序”、“寻路算法”、“分成问题”等图形化编程案例,呈现了图形化编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倡导了游戏化教学能有效克服编程学习枯燥乏味的问题,降低语言障碍,更多地培养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
“我们的产品以图形化和游戏化为核心,把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计算机思维作为主要目的,使枯燥难学的编程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入门,让孩子真正爱上编程。”李天驰称,昵称为“爱丽丝の上海”的编程猫用户是一名来自上海的初中生,他通过自己的探索,在编程猫3D沙盒式图形化编程平台上制作了一款颇受欢迎的沙盒游戏,其中应用了复杂抽象的“寻路算法”。通过编程猫,孩子们可以将抽象的算法应用在制作编程作品的游戏化场景中,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于编程的好奇心与学习动力。
而且,与刻板印象中培养码农截然不同的是,编程可以作为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承载工具,并与各种学科实现深度融合,这对于STEM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起到了充分的促进作用。以天津高考数学题为例,李天驰介绍了如何应用编程快速解决高考数学题。目前,编程猫教研团队,还在梳理图形化编程和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实际教学融合点。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由CCF教育专业委员会、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合肥工业大学承办。 本次会议以“新工科建设中的计算机教育”为主题召开,热忱邀请计算机教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科技管理部门代表参加。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