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数字金融什么样?黄益平:技术与金融分工合作是新方向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IT三剑客   2018-07-08/15:53
  • 7月7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五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在上海召开,柒财经作为支持新媒体全程报道。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数字金融即将走向2.0时代。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规模小,但做得规范、认真,技术超前。黄益平认为,一方面,美国金融科技公司的规模和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相比较小,但他们做得很好、非常规范,在技术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机会,可以称之为“美国模式”。

     

    黄益平表示,国内的数字金融行业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到底下一步会怎么走?有很多不确定性。自从2016年年初开始实施互联网金融整治政策以来,整个行业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行业,包括P2P、互联网资管,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很多平台和企业能不能活下去,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根据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呈现出三个现象。第一,中国互联网金融几乎每年翻一番;第二,区域性差异非常大,沿海地区相对比较发达,内陆地区相对比较落后。但在最近五六年间,地区间的差异在很明显地缩小;第三,数字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由年轻人在推动,90后发挥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黄益平认为,区域性差异缩小充分地反映了数字金融具有一种特定模式的普惠性。普惠金融过去比较难做,越发达领先的地区发展越快,越落后的地区发展越慢。但数字金融的发展特征,正好相反,在越落后的地方发展越快,我们认为它就是反映了数字金融普惠的特征。

     黄益平在谈到中国和美国的差异时,总结了三点原因。一是在中国的传统金融行业中,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突出。简单地说,我们金融市场空白比其他国家更大,数字金融一起来,就受到了大众的欢呼。 二是数字技术的发展。过去的几年,尤其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大幅度的进步,给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监管环境。黄益平表示,中国的监管环境相对比较容忍、宽松,甚至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监管缺位,没有监管。以P2P为例,一方面,行业高速发展,变成了引领世界潮流,另一方面,风险频出,P2P平台曾经一度5000多家平台,最后健康运行的就1000多家,甚至不到1000家。 

    黄益平认为,客观地说,能真正达到信息中介资质要求的平台,可能寥寥无几。所以能存下来的不是特别多。反映了一个客观问题,过去的生长在一定意义来说,获得了监管宽松环境的支持,但这种监管宽松的环境,一方面,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制造了很多问题。 

    黄益平表示,很多平台鱼龙混杂,没有牌照、没有数据、没有风控,但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个现象很难持续下去。现在发生的出发点,就是2016年互联网金融整治政策,具体的政策在推出过程中,有些领域还不是很清楚,未来怎么监管,但实际这个变化,已经在发生了。再加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个领域金融政策监管都在加强,核心最后就是落实“监管全覆盖,要持牌经营。没有持牌经营,不能做金融交易。” 

    黄益平直言,中国数字金融即将走向2.0时代,行业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分化。分化的结果应该就是技术和金融两个不同领域的新的分工、新的合作。“就是擅长做技术的,让他做技术,擅长做金融的,让他做金融。”黄益平认为,技术和金融之间新的分工和合作,是未来数字金融的新方向。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