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酷派集团在香港召开“酷派与小米专利侵权案新闻媒体沟通会”。酷派集团副总裁刘铭卓、首席知识产权官张娜称酷派向小米科技等8家公司发起诉讼,涉及4项有效专利、小米6等8款产品。酷派在2014年开始多次向小米发送警告函,内容包括指出小米及销售小米系列手机涉嫌侵犯酷派专利权的有关事宜,提出友善协商处理,但小米采取忽略态度。
昨日晚间,酷派集团发布公告称,附属公司宇龙通信近日就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起诉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南京第一分公司。
对此,小米方面回应称,小米已经注意到了酷派于2018年1月12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但对2018年5月10日酷派公告其向审理法院申请诉中禁令一事,小米方面截止目前并未收到法院的任何通知。小米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各手机机型行如常热销。针对酷派的诉讼行为,小米将积极应对。酷派主张权利的几项专利的稳定性如何有待商榷。小米已经针对酷派主张的几项专利提交了无效请求。期待此事在法律框架下有一个公正的解决。
此外,小米还在回应时介绍了自身的专利状况。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在国内获得了3600多项专利,海外也已经注册3500多项,并且现在还有5800多项正在申请中。此外,目前小米已经与高通、微软、诺基亚等公司开展了包括交叉授权、专利购买等深入的知识产权合作。“小米欢迎所有拥有真正高质量有效专利的合作伙伴。”小米在回应时说道。
曾经作为“中华酷联”四大巨头之一的酷派,在合约机时代风光无限,而现在早已在市场上难觅踪影,原因或许是纷繁复杂的,有经营不善,也有战略失误,但是这其中乐视的入股也必然有着直接的联系。
卖身乐视,酷派陷入泥潭
从2016年6月,乐视成为第一大股东,酷派集团改姓“贾”,随后不到两个月,原酷派董事会主席郭德英辞职离开。
后来的事实证明,乐视不仅无法提供酷派急需的资金,反而有意将其卖身。在成为酷派第一大股东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乐视就爆发了资金危机。乐视的资金危机成为了酷派加速坠落的导火索。由于跟乐视的关系,酷派先后被多家银行起诉和公开追债,甚至无法凑齐Cool M7预计50万台出货量的物料和供应链资金。
到2018年1月,乐视将手中剩余的酷派股份出售给威日创投,彻底退出。接盘这5.51亿股份的买方为Zeal Limited,是一家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公司。
与乐视融资骗局的崩盘,所引起的动荡不但快速消耗掉了酷派的品牌价值,还导致了严重的资金问题,将原本已经遭遇业绩下滑的酷派手机业务推向了消亡。
酷派翻身仍缺钱
2018年3月,酷派2016年度卖身乐视后的财报发布,结果显示酷派巨亏42亿多港币,账上剩下的钱只有13亿港币。在年报中的会计师的报告里提到的可能2017年能收回的卖地卖资产的钱加起来也只有1亿港币,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可能:酷派根本没有钱向法院交保证金来实行对小米产品禁售的申请。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在这份年报公布的酷派董事会名单中,酷派董事基本都是财务、会计出身,一个有研发行业背景的都没有。不能不说这是酷派近几年只是在到处变卖资产搞钱的一个缩影。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17年8月,酷派集团公告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酷派集团附属子公司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立即补足承兑汇票保证金。这已是一个多月以来酷派第三次被金融机构索债。一位酷派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已在讨债的三家银行,酷派还与另一家银行有着债务关系。但该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是哪家银行。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显示,上述诉讼涉及总金额约2.4亿元。据酷派公告,公司截至今年7月底的营收约为27.16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2%,且集团流动资产已低于流动负债,偿债压力大。尤其是乐视资金链危机之后,银行对酷派只还不贷,而部分供应商也要求用现金交易进行结算,加剧了公司的资金紧张。
正是因为资金链的紧张,此前有传闻称酷派有百亿的土地资源,打算“卖地转型”。去年8月16日,酷派新品COOL M7的渠道会上,时任酷派CEO的刘江峰正面回应称,酷派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资金,而在大半年前他就开始与一些地产公司和实业公司接触,数量不下十家,也希望做一些银行的增发,但目前投资方“姓谁”仍然没有确定。“如果按照50万的销售量算,物料可能是大几个亿的投入,但是按照目前酷派的资金状况,可能支撑不了50万台。”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