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陷专利侵权,小米生态链“抄袭门”何时止步

  • 来源: 蓝鲸财经   2018-03-15/10:16
  • 近日,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科技被诉专利侵权,再次令带有“模仿基因”的小米及其生态链引发讨论。最新数据显示,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达到89家。雷军规划中100家的目标,成功在望,然而在生态链企业快速扩张的同时,抄袭、侵权、质量不佳等质疑声也甚嚣尘上。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竞争从价格战向专利战转变,小米生态链的野蛮扩张的生长模式将面临危机。

    “抄袭”质疑不断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在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现场,云米科技因洗碗机侵犯美的公司专利权被执法人员现场调查。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对云米洗碗机进行了拍照、取证,并现场下架拆机对比。

    报道称,经与美的专利技术资料和产品对比核实后,发现云米洗碗机至少5处涉嫌侵犯美的专利权,目前上海知识产权部门已针对云米科技侵权事件进行调查。随后,云米科技官方发布声明予以否认,称消息不实,云米洗碗机展会期间正常展出,并已开启线上预售,首发价1999元。该公司还称,经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协会工作人员现场确认,云米并无侵权行为。

    蓝鲸产经记者联系到云米科技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相关媒体的不实报道已经撤稿。美的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蓝鲸产经记者,公司负责专利的同事已经做过调查与比对,上海相关单位也做了相应调查,云米科技专利侵权证据明确,公司会继续采取维权措施,将启动诉讼程序。

    据了解,这并不是云米科技第一次被质疑侵权。2017年以来,云米家电相继在渠道推出了冰箱,以及油烟机、燃气灶等产品,实现了从单一净水器厂家向综合性全屋家电厂家的多元化扩张。但是,在云米家电的官网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冰箱产品与海尔等家电巨头产品十分相似,而吸油烟机、燃气灶具则与方太等行业巨头“撞衫”。

    其实,不仅云米科技,快速扩张的小米生态链一直都伴随着“抄袭”、“侵权”的声音。小米手机上市时,被指借鉴iPhone的元素,小米笔记本Air也被指与MacBook有相似之处。2016年8月,可穿戴和音箱厂商Jawbone首席运营官、Fuseproject首席设计师伊凡·贝哈尔(Yves Behar)在Twitter上怒斥小米,称小米方盒子蓝牙音箱,外观抄袭了Jawbone Mini Jambox音箱的设计。

    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IT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告诉蓝鲸产经记者,作为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云米科技是家电行业内的新公司,缺乏制造专利与积累,发展策略比较冒进,产品类型较多。与其他知名企业相比,他要做相同产品,最快的方法就是抄袭。二三十年前的家电行业处于粗放式增长阶段,抄袭、侵权现象普遍,但是现在的家电行业已经从价格战升级为产品战、专利战,企业需要从核心技术上制衡竞争对手。在这种环境下,云米想用简单模仿手段扩张并不可行。

    迅速扩张的生态链

    虽然质疑不断,但小米生态链却不断扩张。2013年底,小米开启了生态链计划,雷军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公开资料显示,自启动生态链计划以来,小米生态链旗下的公司迅速扩张。2016年3月,这个数字为55家;2017年3月,数字增长为77家;截至2017年6月30日,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达到89家。

    小米生态链中的这些企业,多数并不属于小米,而是获得小米投资。就此次被卷入专利侵权案的云米科技来讲,该公司大股东是创始人和董事长陈小平,占股比例为60%,二股东为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占股比例为40%。资料显示,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股东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云米科技曾经获得两次融资,2014年7月3日,在天使轮融资中获得小米科技的投资,具体金额未透露。

    虽然小米对于生态链中多数企业仅是投资者的身份,但他们产品的销售却依托于小米生态。媒体报道称,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曾透露,智米旗下产品90%的出货量几乎都是出自小米的渠道。

    另外,在这条生态链中,“小米模式”的影子无处不在。几年前,以2000元价位杀入市场的小米手机,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搅局者。当时,许多消费者将其称为国产iphone,价格十分亲民。而这种“模仿+平民化”的方式,似乎也蔓延到了小米生态链。

    其中,小米生态链中的精品电商平台有品则定位为“科技界的无印良品”。此前媒体报道称,有品即将在上海开出实体店,并取名为“有品生活”。有品生活门店将白色系作为主色调,走类似无印良品的简约风格。

    蓝鲸产经记者在小米有品官方网站看到,其产品除服饰、家居用品外,还有家电、手机等电子产品,产品风格与无印良品相似,价格依然很“亲民”。

    数据显示,在89家小米生态链企业中,虽然只有30多家发布了产品,但已经诞生了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手环等销量过千万级的产品。截至2017年3月,小米生态链中已经有16家年销售额过亿,4家估值过10亿美元的公司,而2016年小米生态链公司收入已经超过150亿元。

    第一观点创始人吴茂林告诉蓝鲸产经记者,小米的“模仿”风格众所周知,从手机,到之后的净化器等,但小米生态链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并不是全靠模仿,而是抓住了用户的刚需,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变革了消费者对行业的看法。“小米生态链的成功之处在于小米本身有着大量的用户,生态链企业通过低成本潜在用户群为自身带来了市场。”

       “小米模式”的危机

    主打性价比的小米与其生态链在价格战中优势明显,但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专利技术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小米模式看起来也危机重重。小米自成立后,便以势如破竹之势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借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的风口,以及自身的高性价比,小米从初创公司迅速成长为全国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

    而如今市场增长停滞,小米手机增长乏力。加上供应链制约、创新乏力,小米手机2015年到2016年销量大幅回落。数据显示,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开始下滑,未完成当年的8000万台出货量目标。2016年,IDC数据称小米全年仅卖出了4150万部手机,同比暴跌36%。现在众多小米生态链产品也面临类似小米手机的情况。比如充电宝常被吐槽电量少且握持感差、二代手环颜值普遍爆丑、智能硬件易用性差等。

    梁振鹏表示,目前小米最强的三个业务板块是手机、电视、机顶盒,在核心领域还是有竞争力,有技术专利的。但是小米扩张太快,小米生态链中包含近百家企业,产品线更是多种多样。另外,这些企业在推广之时都是以小米之名,因此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对小米造成口碑上的伤害。如果小米不能对生态链企业严格把控,就可能重蹈乐视覆辙。

    “小米生态链的野蛮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影响,低价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将行业内兢兢业业的品德快速抹杀。”吴茂林表示,小米其实是一个综合类卖场,小米生态链面临的问题是这样的野蛮生长的持久性。小米利用用户信息不对称的时间差获取市场,但目前已经有许多消费者开始质疑小米生态链中产品的质量问题,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展和用户判断力的提升,小米生态链粗鲁、野蛮的生长模式将面临危机。(本文由蓝鲸产经独家授权发布,作者 鲁佳乐)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