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第二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揭秘城市吸引力及多维度出行生态

  • 来源: 互联网   2017-08-01/16:31
  • 今日,百度地图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报告针对60个中国主要城市,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海量位置数据、交通出行数据挖掘计算,并联合DT财经、摩拜单车等加入研究阵容,为公众、政府、机构展现了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全面客观的发展面貌。

    相比一季度,二季度报告首度增添了“共享出行”部分研究,与城市活力、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部分研究共同组成内容主体。据百度地图方面介绍,本次报告中采用城市常驻人口吸引力指数、城市购物中心指数、高峰拥堵指数等作为评估及排名标准,对城市人口吸引力、城市交通状况等反映的更为直观。

    在报告的两个重要榜单中,城市人口吸引力与城市交通状况依旧是评估的重要维度,为公众、政府、机构带来观察城市的全方位深度视角。

    城市人口吸引力榜单揭晓,深圳蝉联榜首

    本季度,佛山挤入前十,郑州滑出前十。排名二季度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榜单之首的依然是深圳,前5格局稳定。但让人意外的是,重庆意外滑落4位降至第10,这也带来6-10的排位出现大幅变动,苏州、成都、杭州上升一位,佛山则上升两位。产业发展、政策变动等均可影响城市吸引力,但通过重庆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广泛分布来看,尤其随着三季度应届毕业生流动大幅增长,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的重庆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从城市群的角度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各有优势,北京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更大,24岁以下年轻人更多奔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然而从流动人口来源省份看,无论哪个城市群都体现出了“近邻导向”原则,如湖南68.66%流向珠三角,安徽85.65%流向长三角,四川61.07%流向成渝。

    此外,百度地图首次发布全国购物中心研究报告,并识别出城市商圈及辐射情况,以及与地铁交通的结合。作为现代城市最重要的消费场景,购物中心变化揭示出城市商业特点和经济变迁。有趣的是,北京最近距离在200米以内的购物中心占比小于上海,而在500-1000米范围内则高于上海,说明上海的购物中心更扎堆,而广州距离仅500米以内的购物中心占比高达60%。

    城市拥堵排行榜发布,多维度揭示出行现状

    报告采用“高峰拥堵指数“作为评估城市拥堵状况的指标,即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实际旅行时间与畅通旅行时间的比值,测评维度包括全国部分城市高峰小时时间分析、全国主要城市早晚高峰拥堵分析、主要城市工作日/周末拥堵对比、典型城市分道路类型拥堵分析、全国高速TOP10拥堵路段、三大小长假高速拥堵分析等,并公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重点城市出行拥堵路况分析,为居民出行、政务服务、商机拓展等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季度,哈尔滨仍然位居全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榜首,重庆和北京分列二三位。值得关注的是,唐山作为交通枢纽及工业重镇,同样出现在城市拥堵TOP10榜单中,位列上海之后。此外,分析具体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可以发现,在城市拥堵平均值之外,天气情况是城市交通拥堵在某天突然加剧的最重要原因。基于这个洞察,百度地图新版V10.0中整合了天气信息,用户只需通过语音说出“小度小度”即可唤醒相关信息。

    此外,通过出行特点,我们还可以发现各城市带居民的生活特色,例如,上海比深圳人更“扎堆”,深圳比上海下班更晚,但却更热爱夜生活等等有趣特征。

    如今,百度智慧交通团队已与众多城市展开合作,深入城市交通管理当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报告中显示,二季度成都交警与百度地图合作,识别出神仙树区域二环高架桥拥堵瓶颈点,有针对性的调整疏导方案后,拥堵指数降幅达30.97%。结合成都市内道路特点,百度地图充分发挥中小街道的毛细血管分流作用,让区域晚高峰交通拥堵指数持续下降。济南、北京等地的实践,也帮助交通部门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本次报告中,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两部分,百度地图分别和DT财经、摩拜单车展开共同研究。公共交通热度显示,上海城市更为密集,而深圳更为分散,虽然深圳人比上海人晚上下班更晚,但深圳人的夜生活却更为丰富。共享出行的研究发现,摩拜单车对公共交通盲区具有巨大补充作用。

    中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城市作为我们栖身、工作、生活的“钢铁丛林”,寄托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梦想。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过程,以前依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人口流向,如今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敏锐捕捉到市民需求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提升城市吸引力的更好途径。市场份额行业领先、每日提供2亿公里导航服务,响应800亿次位置服务的百度地图,将为城市管理带来“数据石油”,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城市吸引力,打造更多活力迸发的繁荣之城。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