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携程两宗罪:无证经营与算计用户哪个能忍?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王明   2017-06-18/17:57
  • 不久前,携程公布了2017年度一季度财报,其中营业利润为9.3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8200万元人民币,这样的成绩在业内备受艳羡。不过,在携程这张光鲜财报的背后,却隐隐透着“无证驾驶”和侵占用户资金的迹象。

    违规发“卡”遭到举报

    5月底,律师张发海在微博上实名举报携程预付卡涉嫌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有关规定,并称携程作为第三方平台,其礼品卡的资金结算路径还涉及资金沉淀等问题。

    QQ截图20170618174212

    针对这一质疑,携程在随后回应称,其所发预付卡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并且已经在商务部备案,而张发海则在几日后再度发文,直指携程预付卡涉嫌以单用途预付卡之名,行多用途预付卡之实。

    很显然,此番争议的焦点不仅在于携程礼品卡的真正用途,更需要明确的是,携程是否在无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违规开展了预付卡业务。据张发海透露,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于日前受理此事。至于携程违规会受到何种处罚,支付清算协会表示将在30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如果案情复杂,最长不会超过60个工作日。这也就意味着,携程线上的各项支付结算业务都可能面临整改。

    以单用途之名,行多用途之实

    携程预付卡是否合规,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它的可用范围。根据商务部在2012年公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的规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是指前款规定的企业发行的仅限于在本企业或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比如较为常见的超市购物卡之类,它们就属于单用途预付卡,因为此类预付卡只能在同一地区同一品牌下的店铺进行消费。

    300015dd5c9b695c1277dbffb749d305c266e497368a200b7d3925145ccb3f3431555

    然而,携程官网信息却显示,其目前所发行的两款携程“礼品卡”几乎覆盖了旅游出行的所有场景和领域,不仅可以用于预付酒店、预付门票,还能够用于旅游类团购、旅游保险等产品订单,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单用途的范围。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携程会被质疑以单用途预付卡之名,行多用途预付卡之实了。

    未获牌照违规经营

    既然涉及到了多用途,那么牌照就成了大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发行多用途商业预付卡,应该先取得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业务许可,也就是千金难买的支付牌照。作为互联网平台的携程,并不是酒店、保险以及航空公司的经营者,因此在发行本质上有着多用途的预付卡时,就应当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但在人民银行公布的支付机构名单中,我们却没能看到携程网及其所属的北京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名字,这些都进一步佐证,携程已经触及监管红线。

    监管收紧牌照难求

    自去年开始,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也进入了央行的严监管环境。截至目前,已经有12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被监管部门注销,而仅从5月15日至今就已经有8家支付机构的牌照被注销。

    另外,在去年8月份第一批支付牌照到期续展时,央行曾表示,要规范整合部分隶属同一集团或股权重合的支付机构业务范围,优化牌照资源,减量增质,促进市场进一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而原则上将有一段时间不再核发新牌照。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将会保持只减不增的状态。

    20170224102057313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进入第三方支付行业,或涉足此类业务,就只能在市场上寻求持牌的支付机构,通过对其收购获得支付牌照,当然,曲线获得牌照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下市场上的支付牌照炙手可热,价格已经被炒至数亿,而央行“只减不增”的大框架让牌照的身价一路高涨,“无证驾驶”的携程想要继续开展线上支付业务,可能不会太容易。

    用户资金或被侵占

    即使抛开预付卡问题,携程在未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出现“用户—携程—商户”的资金流向趋势同样值得关注,因为这样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为交易双方提供付费卡的资金转移服务,同时也就涉及到了资金沉淀,并且形成了资金池。

    那么问题来了,携程沉淀下来的资金跑到哪里去了?对此,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些猜测:很多预付费卡企业将沉淀资金投入理财产品或小额信贷业务,要么利用客户资金获取高额回报,要么由于投资失败而造成客户资金的损失。

    22094403d0px

    该业内人士坦言,很多支付企业在创建之初,实际上就是将目光瞄准了预付费卡的资金沉淀,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获得比银行贷款更划算的资金,并将其用于其他目的。但这些失去监管的资金,将无法很好的控制风险。

    同理,携程并不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同时也不属于银行类,再加上此时它尚未获得任何支付业务许可,那么用户资金在携程账户上停留的这个过程,就存在着极大的被挪用和侵占的风险。

    财报亮眼陷阱不断

    近几年里,携程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收购艺龙和去哪儿之后,携程在国内市场几乎成了旅游独角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携程也是名气不小的第二大在线旅游企业。但携程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去年11月时,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曾表示,携程的规模在几年内将超越今天的淘宝。

    诚然,携程在国内与国外的业务推进速度十分惊人,其财报也一年比一年亮眼,但在漂亮的成绩背后,却是携程日渐丑陋的面孔,多年来强制搭售、假机票、弃程票,以及在用户最为关注的酒店中,携程都设置了不少陷阱,这不禁让人怀疑,在携程9亿多的营业利润里,到底有多少是侵占用户利益的隐性收入?

    曾经“说走就走”的携程,要是再这样算计用户,大概也走不了多远了。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