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军民融合产业布局 长虹迎来政策“红利”

  • 来源: 驱动中国   2017-03-17/12:07
  • 军民融合是一种模式,也是一个过程。军民融合需要多种力量协同推进,政府、企业、学校等均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处理国防和经济建设关系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思想理论成果,是新时期治军建军的指导方针。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是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百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四川是我国军工大省,按照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将培养长虹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四川电子军工集团(以下称长虹军工集团)等50家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大力提升国有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军民融合企业。

    长虹军工集团成立于2007年,在近十年时间中,长虹军工通过广布局、深发展、纳人才、抓管理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整体销售规模翻5倍的创举。并立足于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发展军转民、民参军、军民协同产品,成为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本企业。

    广布局、深发展、纳人才、抓管理

    列宁曾说过:“用人群抵挡大炮,用左轮手枪防守碉堡,是愚蠢的。”从逻辑上讲,战争的信息化程度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致胜作用就越明显,对军民协同创新的依赖性也越强。然而,推动军民融合绝非是靠政府或企业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多方力量、资源形成融合方可为之,长虹对于军民融合资源融合有着独到理解。

    两会期间,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国内首个“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将结合校企等方已有成果和资源,开展雷达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新体制雷达、新能源、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作为四川省军工大企业大集团的长虹,此番和政、学携手,将成为全国各地政府、军队、企业、学校等积极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与机制探索开辟先河。作为国内首个“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可以将最先进的军工技术、军民品转化经验等形成可借鉴样本,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发展。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得以大幅提升。在我国,很多重要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当中,并逐渐培养自已的发展视野、拓展合作深度,完成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渡。

    “长虹军工起家,拥有雄厚的技术底蕴和产品制造经验,融合政、学二者的支持后,有望在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这种合作模式将建立起一套新的沟通和管理机制,对于探索军民融合发展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融合发展进行‘探路’。在推进国防科技发展同时,孵化更多军品、民品。”上述专家称。

    据长虹军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长虹会将公司先进的管理机制引入到体系当中。同时,三方还将共同担负起培养发展军民融合现代新人才的重任,通过培养、管理、激励等方式帮助新型人才成长,为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可持续发展“续航”。

    推动军民融合,迎政策“红利”

    政、企、学,三者融合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长虹绝非是“一时兴起”。长虹早在1958年公司成立初期便具有了“军工基因”,直到今天,长虹军工早已拥有了一系列军民融合研发科技成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基于无线电和光电雷达技术基础开发军民相关产品、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优势发展信息解决方案、基于制冷系统的技术优势为我国潜艇开发低噪音空调设备、以军用航空电源系统为基础开发民用电池系统、以军品技术为基础开发高可靠连接器等。

    励精图治、十年一剑。长虹军工集团不仅推出一批军转民、民参军、军民协同新产品外,还计划在1-3年时间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以此帮助更多置身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企业。长虹深知,发展军民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只有借助多方力量形成优势融合,方可取得成功。

    长虹军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会积极的同国家和地方政府搭建发展军民融合的平台、发起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利用金融工具为军民融合项目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和资金支持。

    今年两会,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高度再次提升。同时,军民融合顶层设计,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已经制定,并有望年内出台。从时机来看,“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成立的时间点“恰到好处”。当前,军民融合整体发展已经进入关键阶段。2017年军民融合将进入落实之年,作为军工起家的长虹,将踏着国家扶持军民融合的政策“红利”,创造更多的奇迹。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