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为城市“添堵”的共享单车正在”去押金化”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曹剑   2017-03-17/10:52
  • 就在刚刚笔者统计了一下共享单车的品牌数量,不下20家,相比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有过之而无不及,毫无疑问摩拜单车和ofo共享单车独领风骚,双方用户注册数均不下1000万,也就是说押金池已经超过40亿,进而导致了消费者对于押金退还问题的深切担忧。

    不过这一担忧已经被阿里终结,蚂蚁金服先后投资了永安行以及ofo,同时引入芝麻信用,并且宣布在上海地区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无需缴纳押金,就可以享受ofo的骑行服务,业界纷纷表示这是ofo的弯道超车之举。

    诚然,共享单车的存在的确为城市带来了方便与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城市的共享单车已经处于饱和的边缘,如果不加以限制,将真的是在为城市“添堵”,再加上破坏、乱停等乱象的屡禁不止,引发了投资者对共享单车的未来盈利持怀疑态度。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就在文章写道:共享单车既非对社会存量资源的激活,也不可能带来所谓的社交增值,可能因进入成本的低廉而造成竞争秩序的彻底败坏,它的存在可能是一个冷笑话。

    那么回过头来分析蚂蚁金服提出的“去押金化”是否可行呢?

    接入个人征信系统与信用评分体系的共享单车,一方面可以免去外界对押金的质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效控制单车损坏率。

    对于蚂蚁金服而言,不仅仅拓展了线下支付场景,而且可以打通个人征信、授信、贷款的整个链条,最终实现生态闭环的增长。

    对于双方而言怎么看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简单粗暴的从市场竞争角度出发,这显然是极为高妙的一招。当然以摩拜为首的单车平台定然不会坐以待毙,免费将成为常态化,也会逐渐提高竞争门槛,遏制更多的品牌以更低的成本入局,也意味着共享单车下半场正式到来。

    不过,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的一个现实就是:两年或者三年之后,共享单车该何去何从?高频率的运营成本以及两年后的更新换代都是不菲的费用,没有押金的共享单车,谁来为它们买单?长时间看不到希望的投资人断然不会再莽撞的切入这个市场,届时随之而来的是自生自灭。

    总结:“去押金化”看似是一记妙招,其实只不过是加快洗牌(死亡)的步伐罢了,单次1元的收益根本无法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在笔者看来,共享单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除非后续能够为单车赋予令人眼前一亮的增值服务,否则这些企业将陷入无法控制的不确定性中,将这一行业带进无序而无奈的泥潭。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